《鲵鱼之乱》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捷克作家恰佩克(1890—1938)的长篇幻想小说。全书共分三卷,以鲵鱼作为象征,讽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迹并进而抨击了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行径。在第一、二卷里,鲵鱼直喻资本主义掠夺的对象,资本家开办的“鲵鱼利用公司”竟发展成了鲵鱼辛迪加;他们起先仅利用鲵鱼采集珍珠,但渐渐地,鲵鱼承担了全世界所有艰苦的海底工作。小说中写的“鲵鱼贸易”,以此影射奴隶贸易,而各大企业捕捉、运转、贩卖和使用鲵鱼的情景,又影射了殖民主义贩运黑奴的野蛮行径。小说的第三卷里,鲵鱼形象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象征供资本家奴役的对象,而是成了法西斯的象征。这一卷集中描写了“鲵鱼之乱”。鲵鱼猖狂之极,竟然向全人类开战;它驱动海水淹没陆地,把平原变成浅海,逼着人类退居到高山上。鲵鱼的外表形象也变了,变得象个人,而且还有个名字,叫安德烈、许泽。“鲵鱼之乱”象征着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除了这条凶神恶煞的鲵鱼,还有其他鲵鱼,它们勾心斗角,相互争夺,又相互出卖,整个世界就这样被它们搞得沸沸扬扬。
小说拟物化的主人公——鲵鱼,是包含着多种含义的。第一第二卷里,即在描写资本积累时期的情形时,鲵鱼主要象征着资本的开发与增长,也象征着为资本积累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劳动者;到了第三卷,这一形象的内涵扩大了,象征着资本之间的争夺和破坏性活动,也象征着法西斯主义,在有些方面,如在那条叫安德烈·许泽的鲵鱼身上,作者明显地影射了希特勒,而其他与它争夺的鲵鱼,又多少是当时英美法等国垄断集团的象征。由于这一拟物化人物的多重象征意义,小说也显现出了多主题倾向。有对当时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射,也有对人类生存的预示。而总的说来,作者认为人类的未来希望渺茫,也许“鲵鱼之乱”而使鲵鱼们同归于尽后,人类方能得救。在艺术上,作者把大胆的想象与对现实的深入透视结合起来,情节似乎荒诞,但无不联系着现实生活,同时又有象征性的抽象意义。虚幻和象征等手法被用来为讽刺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主题服务。小说也有其局限,即在看到“恶”推动历史的同时,绝对化了“恶”的历史意义,没有看到人类历史上“善”的存在;在具体象征意义方面,即只看到各国资本和统治集团间的相互倾吞,而没有看到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存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