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文社科

《规训与惩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9-04-04 22:14:21

  《规训与惩罚》的主要内容介绍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福柯称这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这可以从“成熟之作”和“领衔之作”这双重意义来理解,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福柯本人对这部著作的重视。

  这大概是福柯写过的最接近"完美"的著作,冷峻的描写与热烈的"抒情核心",细致的分析与透辟的理论反省以充满张力的方式冶于一炉。对比最初台湾版的翻译,译者又做了精心的修改,使现在这个译本无论准确性还是流畅性,都堪称佳译。当然翻译的质量是建立在作者对福柯思想的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一点恰恰是现在许多翻译所缺乏的。不过,将discipline译为"规训",仍有"造字"之嫌,而现有的"纪律"一词却似乎更贴切。毕竟在尼采和韦伯那里,这个词都译做"纪律"(所以这个概念也并非如译者所言,是福柯的"独创")。不过,这个译名以及其他一些小的地方,都属于学术讨论意义上的分歧,而不像一些其它福柯译本中出现的往往是难以卒读、术语混乱这些根本无从讨论的"问题"。

  一、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要理解福柯的理论,首先要区分一对概念: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演变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叫“现代化”。欧洲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地方。在他们的现代化之路上,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欧洲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束缚被打破了。人们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追求真理和幸福。工业革命带来了大机器生产,人们发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治。

  在主流观点中,现代化是一个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因为现代化,科技进步层出不穷,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生活水平节节高升。进步主义者们相信,在理性和科学的指导下,我们最终能够建设起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乌托邦社会。

  但是在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哲学家那里,事情并不这样简单。他们对现代所标榜的理性、科学和进步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曾有个著名的观点,文明是对人性的压抑,这个观点深刻影响了福柯。在尼采看来,人们虽然从上帝的权力中挣脱了出来,但是理性和科学却更加彻底地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激情。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这种压抑和剥夺越来越严密了。社会的管理者们不仅要利用理性与科学来改造自然,还想拿来治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尝试,最先在监狱中取得了成功。通过对酷刑和监狱历史的分析,福柯敏锐地洞察了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秘密。

  二、关于规训社会

  福柯发现“规训社会”的一个突破口,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边沁所设计的监狱模型。这是一种“全景敞视监狱”,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新式的圆形监狱。

  监狱由一个中央塔楼和四周环绕着的单人牢房组成。站在塔楼上往犯人的牢房望过去,犯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但站在牢房中,只能看到中央的塔楼。塔楼里没有灯光,没法确定塔楼里到底有没有狱警。

  如果你是被关在牢房里的囚犯,一种被监视的恐惧会进入你的内心,时时刻刻提醒着你老实点。这个圆形监狱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让犯人自我监督。就算狱警不在,也不敢轻举妄动。权力现在不需要人手来实施,也可以自动运行了。这个权力在人们内心自动运行的过程,就被福柯称作“规训”。

  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规训社会。它不需要真的惩罚人,就能让人变得服从。它也不需要一直紧盯着每个人,就能让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接受它的指导。所以现代社会中,权力变得更加隐秘,也更加有效了。

  就像有学者指出,网络实名制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方便追查那些真正的犯罪分子,而是让我们普通人能够自我监督。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执法者看到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言行考虑再三了。

  福柯观察到,在现代化进程中,这套来自监狱的权力运作机制,逐步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校、军队、医院等等地方,都建立在这套科学的权力运作机制上。比如在学校中,也有这么一套训练学生的系统。原本充满个性的孩子,在考试和纪律的流水线上,慢慢变得千人一面,失去了创造力。

  三、关于“抑制性权力”与“生产性权力”

  在揭示知识与权力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权力:“抑制性权力”和“生产性权力”。德国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给权力下了一个定义,权力就是当你受到反对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这是一种抑制性权力,也是很经典的,比较符合我们常识的权力观。比如小时候你想看电视,但是妈妈不允许你看电视。这个场景下,你的妈妈相对于你,是有权力的。她的意愿压倒了你的意愿。

  但是福柯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抑制性”的权力越来越难以奏效了。因为它必然伴随着对别人意志的直接压迫,而谁会愿意被别人驱赶呢?他敏锐地观察到,一种更加隐蔽、更加有效的“生产性权力”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披上了知识的外衣。比如当你想买某款手机时,却听了身边电子产品达人的建议,买了另一款。在这个情境中,这位电子产品达人对于你,行使了权力。只不过,这种权力不是逼迫你改变了选择,而是你最后的决定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改变你想法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在这里,知识生产了权力。

  四、关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首先,知识生产了权力。福柯指出,知识俘获了人的心灵,改造了人的身体,让人主动认同权力的控制,甚至乐在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在英语里,knowledge既可以表示“力量”,也可以表示“权力”,如果从福柯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的话,那就应该是:“知识就是权力”。

  与此同时,权力也生产了知识。福柯所说的知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福柯认为,所谓的知识,只不过都是权力的产物。从宗教掌管的知识,到科学家掌管的知识,在福柯看来,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本质上并没有进步可言。在福柯这里,人只是权力与知识作用的对象。人不是主体,而是客体。在福柯的世界中,没有主体。没有主体来实施的权力,是无法反抗的权力。只要人生存在这张知识与权力的网络中,就无法摆脱被规训的命运。他的这一观点很有批判性,但也有些极端。

  五、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知识在人际网络中不断地延伸,生产着权力。这样一层一层地影响下去,就形成了一个个链条,最后编织成一个权力和知识的网络。权力随着知识一起,在人与人之间流动了起来。传统的权力,是金字塔式的,中心式的。而知识生产出来的权力,是网络化的,去中心的。福柯称它为“弥散的权力”。

  在这样一张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网络里,我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影响,被各种各样的权力操控着,却还以为自己是自由的。知识对人们的规训和指导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案例之一,应当是钻石的营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直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有人说,钻石是20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福柯的理论同样可以有很大的启发性。比如,在创投领域,学会“讲故事”才能打动投资人。互联网兴起之后,“意见领袖”群体崛起,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

  权力生产知识,这里说的知识是包括各种观念、见解在内的广义的知识。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可和信任,这些知识都会被它们背后的权力包装成客观真理的样子。19世纪,宣扬黑人低劣的颅相学的盛行,跟种族主义的医生和庄园主的大力宣扬是分不开的。种族主义者的权力生产知识,推广知识。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可以把谎言像真理那样传播。

  权力生产知识,也因为是权力决定了,哪一种理论可以被人知道,哪一种说法被权威的声音判定是正确的。因为个人的眼界和智力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凭借外界的指引来决定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当人们身处在某一种权力系统下,能获取到的知识其实是被预先决定了的。包括像“进化论”这样的科学理论,也是在科学占优势的学校和社会中才得到大力的推广。

  福柯并不在意这些学说到底谁是谁非,他要揭示的,就是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是权力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正确战胜了错误的结果。这一点,在科学前沿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句

  1.知识俘获了人的心灵,改造了人的身体,让人主动认同权力的控制,甚至乐在其中。

  2.权力随着知识一起,在人与人之间流动了起来。知识生产出来的权力,是网络化的,去中心的。福柯称它为“弥散的权力”。

  3.权力决定了哪一种理论可以被人知道,哪一种说法被权威的声音判定是正确的。当人们身处在某一种权力系统下,能获取到的知识其实是被预先决定了的。

  4.人是万物的尺度?在福柯这里,人只是权力与知识作用的对象。人不是主体,而是客体。

  5.没有主体来实施的权力,是无法反抗的权力。只要人生存在这张知识与权力的网络中,就无法摆脱被规训的命运。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