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儿童书籍

经典寓言《惊弓之鸟》原文及赏析

2021-08-26 08:54:21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 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 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战国策·楚策四》

  这则寓言塑造了一个著名射手更羸(geng lei)的形象,不仅写出了他的高超射技,而且揭示了他的高超见解,读来令人叹服。故事写道:有一天,更羸与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下面。雁从东方飞来,更羸对空虚发—弓,大雁就落了下来。魏王惊叹地说:“射箭的本领竟可以达到这种地步吗?”更赢说:“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失群孤雁(孽nie,灾祸,指雁受过伤)。”魏王问:“先生怎么知道的呢?”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叫得悲。飞得慢,是旧伤疼痛;叫得悲,是长久失群。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听见弓弦一响,急忙展翅高飞,以致旧伤复裂,掉落下来。”更赢竟能虚弓落雁,乍一听来,实在荒诞无稽,但听完他的解释,又觉得入情入理。鸟之“惊弓”,本是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更赢根据自己狩猎经验,巧妙地掌握了它的规律,从大雁飞翔速度和鸣声高低中准确地判断出它的内在素质。更赢的解释入情入理,无懈可击。寓言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绘,明中塑造了一个沉着、镇静、技艺绝伦的射手形象;又暗中以鸟喻人,写出了一个创伤未复、心有余悸者的形象。

  战国时,楚国春申君欲用临武君为将,赵国使臣魏加对春申君讲了这则故事之后说:“今临武君,尝为秦孽(即被秦军打败过),不可为拒秦之将也。”魏加认为败军之将,就象惊弓之鸟一样,容易招致惨败。这便是寓言的本意。然而,这则寓言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从鸟的方面说明,心有余悸,惊心未息,就可能导致不应有的失败;从更赢的方面告诉我们,观察和处理事物,如果能透过现象揭示出它的本质属性,掌握事物的规律,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则寓言后来被概括为成语“惊弓之鸟”,主要用以比喻曾受过惊吓和创伤而心有余悸的人,其意义类似于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又被概括为成语“虚弦落雁”,用以形容高超的武技,如黄庭坚词:“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鼓笛慢》)即用此典来形容武艺超群的抗敌将军。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