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诗歌散文 > 三毛

三毛《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与心得

2020-01-02 17:25:58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一】

  从学生时代开始喜欢三毛,想像她那样万水千山走遍,想像她那样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

  每个人都有梦,却不是每个人都敢去追梦,所以她便成了我们心灵上的那点寄慰,至少有人那么努力的按自己想过的方式在生活,至少有人在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至少有人怀抱梦想,干净而透明……

  当自己不敢前行的时候,她便成了远处的灯塔,成了我那梦中向往的橄榄树。

  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那是一个得不到独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贱,有的无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壮……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他眼睛里折射出的仇恨,是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翻过来都遮不住的。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小说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二】

  三毛,在我看来,真的是个浪漫的女子,甚至浪漫得过份,但是似乎每次快要走到浪漫的悬崖边上时,她总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思考现实。

  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思考那些浪漫得过份的文字背后的真实性。我希望美好的都是真的,好让我对生活抱有些许幻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浪漫的事,这样有趣的人。我希望悲伤的都是徦的,那些凄美的情节,壮烈的人物都不是真的,这么浪漫的三毛,上天怎么可能让她经历这么多刺骨的事。我知道我这样无比矛盾,没有悲伤又怎么衬托出快乐的弥足珍贵,不经历过悲伤又怎么能写出真正的悲伤,快乐也一样,更何况是这样有血有肉的文字。

  可能是年代的原因,《哭泣的骆驼》这本书读起来并不那么顺口,不过这对阅读没多大影响,就算是一样的文字,不同的人读出来的感受自然不一样,其实就算是一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里,读一样的文字,也不可能读出一样的感受。

  我喜欢《搭车客》里面的一段话“这条荒野里唯一的柏油路,照样被我日复一日的来回驶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没有生命,没有哀乐。其实它跟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条街,一条窄弄,一弯溪流一样,载着它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的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月月。”

  我是喜欢三毛关于生命的思考,正如这段话所说,并不只有三毛的西属撒哈拉有精彩的故事,世界上的其它角落也在静默地进行着一个个或精彩或平淡的故事,里面也有我们。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三】

  看完这本书这么多天以后,终于开始动笔写第一篇读后感了。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读三毛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只限于她和荷西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从这部作品,我第一次对撒哈拉这个地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整本书中,印象最深的篇章有《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大概是所谓生离死别都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吧,没有人可以从这里逃离。

  人们总是容易同情弱者,就好像沙哈拉威人,他们出生在这片荒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他们单纯,同样,他们也愚昧。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接受别国的统治,他们是值得同情的。然而,在《沙巴军曹》一章中,我看到了事实的另一面。他们在“魅赛也”偷袭沙漠军团,血洗了整个营地,染红了这片曾经美好的绿洲。而这,正是战争和混乱的残酷。他们是弱者,但是他们的手上又何尝不是染满了鲜血?而那个手臂上刺刻着“奥地利的唐璜”的军曹,他背负整个团的性命,他憎恨着沙哈拉威人,但是最后却为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沙巴·桑却士·多雷”,那个对沙哈拉威人的朋友来说,没有名字的人,把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这片又爱而又恨的土地,一个人,孤零零的。

  如果说《沙巴军曹》中,体现的是西班牙人和沙哈拉威人之间的悲剧,那么《哭泣的骆驼》中,体现的就是沙哈拉威人自己的悲剧。当初信誓旦旦说要民族自决,民族自由的人民啊,在摩洛哥人的枪炮之下,将手中的利刃枪炮对准了那个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领导,那个有才华有理想有气魄的人,并且将毒手伸向手无寸铁的沙伊达。

  这个弱小的民族之所以弱小,之所以受欺负,是否也需要反省?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四】

  从这本书的代序里就能初步了解到作家三毛从小的坎坷经历。对于一个从小就患有自闭症、厌学的三毛来说,长大后既然成为了一位台湾有名的女作家,这显然是要付出许多辛苦与代价的。作者是一个比较耐不住性子的人,她能这样静静的坐下来写作,一定是有股动力在推动着她前行,这股动力是来自于她的父母。因为父母从小就为了她的病操了许多心,流了许多泪,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方式来报答父母,这应该也是做父母的最想看到的一幕,因为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话在三毛的这本书中的一篇名叫《沙巴军曹》的散文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在撒哈拉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那里的环境比较混乱,西班牙沙漠军团来到魅赛也扎营,沙哈拉威人不许西班牙军团用水,就这样双方为了争水的事情,常常起冲突,然后沙哈拉威人一夜之间竟然把西班牙军团通通杀死了,只有一位军曹幸存了下来。从此以后这位军曹就非常恨沙哈拉威人,很多年都是这样恨着,以为军团里不仅有他战友,还有他的弟弟。

  但是这位军曹最后却为了去救几个沙哈拉威孩子,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无私奉献,他明明是那么憎恨沙哈拉威人,但是当他看见那几个沙哈拉威孩子正要被炸弹炸死时,他还是不顾一切的去救那几个孩子。这种不记前贤的人真的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尊敬的。

  让我感动的还有这篇叫做《一个陌生人的死》的散文。当时三毛正定居在大西洋海中的西属加纳利群岛,她的邻居是一位年迈的孤老,而他的双脚已经腐烂,长年无法出门,每天都是靠吃罐头来维持他那微弱的生命。后来当三毛得知此事后,她就义无返顾的去照顾这位老人,甚至后来带他去看病,住院,照料他,直到老人生命的镜头。我想老人走的是安详的,至少在他生命快要走到镜头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位比他自己的亲人还有亲的人在陪伴着他。我们再站在三毛的角度去想,虽然她一开始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件看似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知道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就不会无动于衷,否则她的内心也会不安的。虽然老人最后还是因为病重而死了,但是作为三毛内心来说,至少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所以有许多事情我们只有去做了,才不会有遗憾,更不会去后悔。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五】

  好久没有看书了,今天看了三毛的哭泣的骆驼。还是有好几个感想。

  第一就是荷西

  ,陪着三毛流浪,也是不断的在工作,维持生活。很喜欢这个男人,虽然他不承认三毛是自己的另一半,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完整的,他们的自由婚姻是我向往的。希望以后,我的婚姻生活可以是开放的,仍然有属于自己的一角在心底。有时候很庆幸自己是个女孩,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呵呵,小小的自私,希望未来的老公可以谅解我。

  第二,就是三毛描写的风景,真的很美,不管是田园生活还是春雨下江南,都能变成一副画出现在我的眼里。这也是我喜欢画画的原因,我同样想美丽的风景凸显在我的绘画中。

  第三,一个陌生人的死,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冲击,院子里屋子里形成了显明的对比,繁花似景下竟然是将要病死的老人,一个被家人丢弃,想死的人对生活还会有什么留恋,的确需要什么理由才能劝说让他努力活下来。邻居的冷淡是我觉得可悲的,如果地球表面的人都有爱,是不是就不想逃离了。

  第四,哑奴,一个家庭是他所有的财富,荷西和三毛也没有固定的家。突然觉得其实很多时候真的不要太现实,一定要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而不择手段,顺其自然挺好。不管怎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活着。不要太狭隘,各种路可以选择。只要活出自己就好。我一度说要去流浪,和三毛一样,即使现在无法走出国外,很想,很想去。看看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旅行和流浪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流浪的风景在于人。的确是这样,有人的风景才是最有魅力的。闺蜜和我说我不可能和三毛一样,因为三毛有好的家庭背景,她可以没有任何压力的出走。可是我也同样看到她的另一面,家人一样很担心她,每天泪流满面。她用写书来告诉家人她很好。很爱三毛,她真的是一个很懂的生活的人。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不管是喝醉的军曹还是搭车客,还是哑奴都一一体现出来了。这是心里发出来的呐喊。同样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呵呵,很可爱。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