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主要内容讲了什么?

2020-01-18 16:55:1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内容简介: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

  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不是哈佛女孩剑桥女孩的励志,更多是对于作者而言“受教育”背后的代价和反思。

  # “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可能是我泪点异常,最震撼我的不是作者的努力和蜕变,恰恰是书中父亲这样的一句话。荒诞偏执的观念之中,你依旧不能否认爱的存在。圣经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上帝不晓得人类的难处:如果爱恨那么容易分离,原生家庭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 令我们震撼、鼓舞我们的从来都不是那些荒诞和光环,正如塔拉的轻描淡写一样,而是别的,比如非凡的勇气、不妥协、不放弃爱,以及在探寻未知的艰难人生旅途中,你为自己争取来的开阔与无限的可能。

  # 以教育之名,完成人生救赎。

  贰:

  终于听完这本,文笔非常非常厉害,敏感细腻又reflective。个人自传,并且成长经历绝对称得上独特,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好看。但同时也很容易让人relate 起来。很难想象书中那么敏感和多思的女孩是如何经受住了种种摧残和洗脑后不但没有被damaged, 反而blossom 了。

  很复杂,Shawn 和她的父母谁都不是纯粹的混蛋,但对她的abuse令人发指。

  看了她的几个访谈,都非常健谈干练,思维敏捷。印象很深卫报对她的采访中这样两个问题。

  记者问她思念家庭么?她说”I miss them every day, but I can also feel comfortable with my decision not to have them in my life.”

  问她看心理咨询的事情,她说 “ had a mental breakdown while doing my PhD at Cambridge, soon after I cut off contact with my parents, and I started seeing the university counsellor,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re’s something very nourishing in setting aside an hour a week to talk. The act of admitting that I needed something I couldn’t provide for myself was immensely helpful.”

  最后,看豆瓣书评不少人从字面上理解说她的故事就是证明了教育的力量。我不太同意,能支撑她一步一步从从没上过学到剑桥到哈佛,从一个混乱反智家庭走到今天的是她自己身上的不服,好奇,对世界对真相的渴望。知识满足,解放,安慰,丰富了她。

  正如结尾里她说到那个和父母,shawn正面对峙的夜晚,她凝视厕所镜子自己的那一刻对她如此重要。”you could call this aselfhood many things. Transformation. Metamorphosis. Falsify. Betrayal. I call it an education. “

  叁:

  之前看了比尔盖茨的书评,让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可以教我们如何自学的书(或者起码给一些启发)。毕竟作者从未上过小学和中学,第一次上课时17岁,最后拿到了剑桥的PhD,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感觉这本书其实不是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其实作者在上了大学后求学部分没有经历太多挫折,除了一开始的一点无知和数学不好。她的真正求学之路对于大多数人应该没什么可以借鉴的,因为她有所谓的天赋。她智商高,同时因为一开始太无知渴求知识的心也非常强(比如她会反复啃自己只能看懂一小部分的宗教书籍,因为家里并没有别的书,因此培养出了很强的耐心)。这两点是大部分人不能在后天通过自我管理得到的。

  当然这个不能怨完全作者,在本书结尾她也点题了,她认为自己的这种”涅槃重生“,”自我发现”,其实这本身就是education。但是我个人看的时候感觉不到很强烈的“我的教育改变了我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种“她其实从来不是很信父亲那一套只是自欺欺人”和“她本身性格就比较坚强”。作者提到的学术方面的东西(Mill,女权,各种自由论之类的)都是一笔带过的,让我很难感受到这些人对她的影响如何深刻。一个原因是我感觉不到批判思维,更像是"我看了一本书,作者表达了我表达不出来的看法,我终于懂了“,而不是”我看了一系列的书进行了各种批判思维最终融合成了自己的观点“。她提到的很多著作和作者都是现代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启蒙书,而不是更近期的著作。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只是这种看几本同个派系的人就悟了跟看几本宗教书籍就悟了有些类似。不过我相信更多可能是是这样写回忆录没市场,作者应该是其实研究了很多著作,毕竟她的PhD是这有关的。

  作者主要的痛苦其实来源于家庭,也是我认为本书真正想表达的重点(也是作者的采访里提到的想给读者带来启发的点)。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她和哥哥Shawn和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关系中的反反复复。她不止一次的对哥哥和母亲产生希望,然后马上又受到更大的打击。因为她真正的父亲是个完全不能保护她的人,哥哥对她来说弥补了那个缺失的父亲或者保护者角色,她对哥哥的感情也因此非常复杂,也因此一直愿意相信他会变好。她的母亲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一开始她是比较正面的(她作为一个治疗师也会跟人说重病急病还是要去医院),到最后退化成一个完全以丈夫为尊抹黑女儿的人(中间也有好几次”回光返照“,假装相信女儿,跟父亲吵架等等)。阅读过程中也几次气作者为什么不早一些彻底离开父母,但是过程中还是感受到了”有时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我们会让我们爱的人对我们做出怎样的事情“这一信息。感情本身就是复杂的,尤其是面对父母兄长这样的角色时,更让外人难以评判。

  另外作者的文笔很流畅,一开始对于大山的描写我甚至觉得写的挺”文学“(或者说挺像小说的开头)。但是后来我觉得这种文风有点让我无法“接近”作者本人,可能是小说感有点强,这点也有点减分。

  看Goodreads上的差评和中评基本上都是怀疑作者对某些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关于她家到底穷不穷或到底算不算很radical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比较奇怪的部分不是这个。我感觉前期她父母对她其实没有很严厉(让她唱歌,资助她上学等),后期Shawn的事情出来之后态度真的差了很多,让人恨不得去到书里揍他们的那种。

  另外据说她家的公司在youtube上有她妈妈亲自出镜讲解药材的视频,emm感觉她家还挺高科技的,可能书的内容还是有夸张的部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