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名家名作

司马迁《李牧破匈奴》原文及鉴赏

2020-04-04 21:38:03

  司马迁《李牧破匈奴》

  李牧者②,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③,备匈奴④。以便宜置吏⑤,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⑥。日击数牛飨士⑦,习射骑⑧,谨烽火⑨,多间谍⑩,厚遇战士(11)。为约曰(12):“匈奴即入盗(13),急入收保(14),有敢捕虏者,斩(15)!”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16)。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17),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18)。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19),固称疾(20)。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21),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22),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23)。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24),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25),悉勒习战(26),大纵畜牧(27),人民满野。匈奴小入(28),佯北不胜(29),以数千人委之(30)。单于闻之(31),大率众来入(32)。李牧多为奇陈(33),张左右翼击之(34),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35),破东胡(36),降林胡(37),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鉴赏】 《李牧破匈奴》记叙了赵国良将李牧保卫边疆、大破匈奴的战绩;歌颂了李牧不急功,不近利,不逞匹夫之勇,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赵王而罢将失官,一切以战事为重,一切以护边为重的爱国精神;塑造了貌似“不敢战”,实则英勇善战,貌似“怯弱”,实则大智大勇,匈奴“小入”则“佯北不胜”,匈奴“大入”则“大破大胜”,善为奇谋,独具风采的良将形象。

  通篇用“赋”的手法,且轻描淡写、平实道来,然淡中有浓、平中有奇、举重若轻。平实的陈述与李牧“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的丰功伟绩,形成强烈的反差,鲜明地托出了一代良将的形象,真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以平凡现神奇,以淡泊寄至味。

  本篇还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先写李牧“不敢战”,写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也因此“让李牧”,“使他人代将”。然正是敌强我弱情况下的良将之“怯”,得以使边疆“如是数岁,亦不亡失”,远远胜过“他人”的匹夫之“勇”,并最终大破匈奴。这种以 “怯”写勇,以“不敢战”写“大破之”的手法,使李牧的形象特别突出,独具异采。

  另外,本篇还用“他人”逞匹夫之勇而“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与李牧的良将之“怯”而“数岁,亦不亡失”作对比,证明了李牧以“不战”为战的策略的英明。同时,文章最后一句“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既补足了李牧护边的功绩,又有力地照应了开篇的“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使文章首尾完整,浑然一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