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成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0-11-24 21:42:46

  聊斋志异《成仙》赏析

  《成仙》是一篇叙述悟道成仙的小说。在总体构架上,这篇小说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叙写周生与成生友情笃厚,周生蒙冤入狱而成生舍命相救的故事;后半部分叙写成生彻悟“世情灰冷”而成仙,并通过幻术与梦境点化周生成仙。

  在中国古代,受到神仙道教思想的影响,悟道成仙、得道成仙的故事不胜枚举,内容相当驳杂而丰富。在这类故事中,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追求“成仙”,主要是因为现实社会存在着诸多生存困境或生命危机需要化解,或是因人生苦短、烦恼无限而乐于遁世,或是因功名梦想破灭而无奈逃避。《成仙》这篇小说既继承了传统悟道成仙故事的基本精神,又有诸多超越。

  为了让故事结构严谨和顺理成章,《成仙》在叙事上遵循了一条逼而悟道、痛而寻仙的人生逆转因果律。作者从人间真情和伦理写起,展现了周生与成生这对好朋友不计贵贱,信守伦常,泰然相处的图景。俗话说:“朋友之妻不可欺。”成生不仅对朋友之妻无非分之想,而且还尽量避免去正面接触。周生当年“继聘王氏”,成生“以少故,未尝请见之”。就是某一次偶然赶上王氏设宴,甚至“泣下”。然而,对世态险恶估计不充分的周生“怒终不释”,认为“邑令朝廷官,非势家官,纵有互争,亦须两造,何至如狗之随嗾者”,于是瞒着成生,“以状赴宰”。成生在得知周生“入城讼理”后,“急奔劝止”,可惜为时已晚。等成生赶到时,周生早已被判入狱。成生的谏诤劝诫虽然无济于事,但却表明朋友问交情之真挚。古人把能直言规劝自己的朋友称为“诤友”,予以嘉许,成生不愧为这样的“诤友”。朋友之间,除了尊重礼法,更重要的是患难中见真情,急人之难乃见挚友本色。正如成生所言:“难而不急,乌用友也!”为救对自己有恩有义的周生,成生不惜冒死拦驾,为周生一案赢得部院复审的机会。但事情并非马上得到顺利解决,黄吏部害怕被查出真相,又买通狱监,企图断绝周生饮食,将他害死。危机之中,成生只好再次“赴院声屈”,几经周折,周生终于得以摆脱了牢狱之灾,但因重重磨难,早已“饥饿不起”。院台虽然惩治了狱监,但黄吏部却又通过贿赂重金而免遭惩罚。经过成生的不懈努力和奋力争取,周生终于被“放归”,对成生更是肝胆相照。至此,成生与周生由不分贵贱的杵臼之交、莫逆之交,升华为诤友,进而升华为患难之交。

  经过这样一场变故,成生看破世情,心灰意冷,生出归隐之念,希望与老朋友一起离去,因而“招周偕隐”,但是周生却还是因为“溺少妇”,不仅拒绝了成生的好意,反而认为成生的选择不合情理。无奈之下,成生只得自己隐去。多年后,成生已经修道成仙,他回到周家,试图再次招老朋友归隐,但还是遭到周生的拒绝。这样,成生不惜使出互换身体以及幻化梦境等法术,进一步启悟周生。整个故事叙述中,作者先写两位朋友一开始眷恋这个世界,继而突遭横祸,最后先后走向悟道成仙之路,情节一脉相承,依从特定的因果律而逐步打开。

  在具体叙述中,作者通过周生与仇敌、朋友、家人三重人际关系的交错来掀起情节波澜,并形成特殊的结构张力。第一道情节波澜触发于仇敌、朋友关系中:一方面是黄吏部仗势欺人,静水生波,周生在其财势的威逼下,步步陷入绝境;另一方面是成生仗义相救,激起几朵浪花,使得周生逐渐地脱厄,最终被放归。这是世道之险恶与真挚友情之间的较量。第二道情节围绕成生的先知先觉与周生的执迷不悟形成叙事张力。小说前半部分写周生与成生在对时务的识察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周生不能做到忍气吞声,而是任随情绪波动处理问题;而成生却世事洞明、冷静理性。可惜,成生的理性未能说服周生.最终周生还是大祸临头。后半部分叙述成生彻悟世道,飘然出世的经过;而周生却继续眷恋红尘。期间,情节赖以峰回路转的缘故是,成生对于周生深厚的友情,千方百计地让周生领悟。第三重情节波澜出现在周生与家人的关系中,借着妻子与仆人私通一事,预示早晚会祸起萧墙。以此警悟,自然大大推动了周生对尘念的消解以及最终决意成仙的进程。三道情节波澜震荡着整篇小说的万顷江面,使得叙事摇曳生姿。

  从叙事时空上看,作者借助仙凡比照、真幻交错之笔,反讽社会现实,观照多味人生。这篇小说写成生点化周生,使之历经梦境,最终决心弃世入道,虽然接受了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以及唐传奇小说等悟道成仙故事的影响,但自身又具有较大的超越性。就仙凡比照而言,小说先写现实空间的冷酷,金钱和权力交易的丑恶。县令乃至狱监轻易就被买通,他们不惜利用各自的权力残害人命,而黄吏部不仅仗势欺人、拿金钱贿通官府制造冤案,而且还用金钱为自己销罪。现实社会之污浊,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劳山上清宫为代表的神仙世界,那里是清静佳处,“山花满路,不类初冬”,“异彩之禽,驯人不惊,声如笙簧,时来鸣于座上”。两相对照,感觉自然不同。再就梦境设计而言,小说于后半部分写成生点化周生,巧设了两场梦境:先是写成生施展法术使周生在梦中和他对换了躯体,周生次晨取镜自视,而发出这样的疑问:“成生在此,我何往?”周生不仅对自我的迷失产生了追问,而且还滋生出寻找成生探明究竟的念头。这也是成生点拨周生开始认识自我的第一步妙棋。在去劳山的途中,尽管周生遇到了和自己对换躯体的成生,但是面面相对却未能认出自己的本来面貌。周生这时虽然似有所悟,却仍没有放弃眷恋世俗的尘念。

  面对老朋友如此执迷不悟,成生决定走第二步棋,再次引他入梦。在这次的梦中,成生使各自躯体归位,并送周生回家。不料,周生回到家中,目睹到的是他心爱的妻子与仆人私通的一幕。周生一梦醒来,不免有“怪梦”之感,而成生却通过出示溅血之剑以证其为实情。这样,周生终于隔断尘念,决定随成生一同去求仙。在这番叙事中,作者通过溅血之剑这一实物连接“梦”与“真”两个空间场景,令人深感扑朔迷离。而成生所言:“梦者,兄以为真;真者,乃以为梦。”更是一语道破了其中的机关。作者巧妙采用仙凡比照、真幻交错之笔,不仅营造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审美妙致,而且还使之放射出几分哲理灵光。人生世上,受到种种物象以及尘俗影子的遮蔽,难免经常会认假为真、执迷不悟。故事中的周生虽然遭此大难,却仍然“溺少妇”,并嘲笑成生迂腐,直到成生通过梦境与他互换身体,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并初步发现自己并非真正认识自己,甚至连自己最基本的长相也不能辨识。周生从眷恋现实人生,到被逼无奈,只好走向“成仙”之路,除了社会邪恶势力的威逼,还经受了割舍儿女情长这道关的考验。

  在《聊斋志异》中,《成仙》这篇小说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情节也比较丰富、曲折。清代但明伦评日:“前幅写成肝胆照人,真诚磊落;后幅写成幻形度友,委曲周旋。气局纵横,笔墨恢诡。”蒲松龄所用纸笔既有针对现实的机锋,又有面向仙境的彩笺。在叙事时空设置和构架上,这篇小说又注意结合传统文化,妙笔生辉地运用了仙凡对照、真幻相映等错综笔法,可谓匠心独运。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