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魔主计吞禅》赏析
却说那妖精帅几个败残的小妖,径回本洞,高坐在那石崖上,默默无言。洞中还有许多看家的小妖,都上前问道:“大王常时出去,喜喜欢欢回来,今日如何烦恼?”老妖道:“小的们,我往常出洞巡山,不管那里的人与兽,定捞几个来家,养赡汝等;今日造化低,撞见一个对头。”小妖问:“是那个对头?”老妖道:“是一个和尚,乃东土唐僧取经的徒弟,名唤猎八戒。我被他一顿钉钯,把我筑得败下阵来。好恼啊!我这一向,常闻得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不期他今日到我山里,正好拿住他蒸吃,不知他手下有这等徒弟!”
说不了,班部丛中闪上一个小妖,对老妖哽哽咽咽哭了三声,又嘻嘻哈哈的笑了三声。老妖喝道:“你又哭又笑,何也?”小妖跪下道:“大王才说要吃唐僧,唐僧的肉不中吃。”老妖道:“人都说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怎么说他不中吃?”小妖道:“若是中吃,也到不得这里,别处妖精,也都吃了。他手下有三个徒弟哩。”老妖道:“你知是那三个?”小妖道:“他大徒弟是孙行者,三徒弟是沙和尚。这个是他二徒弟猪八戒。”老妖道:“沙和尚比猪八戒如何?”小妖道:“也差不多儿。”——“那个孙行者比他如何?”小妖吐舌道:“不敢说!那孙行者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他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上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卿四相、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神将,也不曾惹得他过,你怎敢要吃唐僧?”老妖道:“你怎么晓得他这等详细?”小妖道:“我当初在狮驼岭狮驼洞与那大王居住,那大王不知好歹,要吃唐僧,被孙行者使一条金箍棒,打进门来,可怜就打得犯了骨牌名,都断么绝六。还亏我有些见识,从后门走了,来到此处,蒙大王收留。故此知他手段。”老妖听言,大惊失色。这正是大将军怕谶语。他闻得自家人这等说,安得不惊?
正都在悚惧之际,又一个小妖上前道:“大王莫恼,莫怕。常言道:‘事从缓来。’若是要吃唐僧,等我定个计策拿他。”老妖道:“你有何计?”小妖道:“我有个‘分瓣梅花计’。”老妖道:“怎么叫做分瓣梅花计?”小妖道:“如今把洞口大小群妖,点将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只选三个,须是有能干,会变化的,都变做大王的模样,顶大王之盔,贯大王之甲,执大王之杵,三处埋伏。先着一个战猪八戒,再着一个战孙行者,再着一个战沙和尚。舍着三个小妖,调开他弟兄三个,大王却在半空伸下拿云手去捉这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鱼水盆内捻苍蝇,有何难哉!”老妖闻言,满心欢喜,道:“此计绝妙,绝妙!这一去,拿不得唐僧便罢,若是拿了唐僧,决不轻你,就封你做个前部先锋。”小妖叩头谢恩,叫点妖怪。即将洞中大小妖精点起,果然选出三个有能的小妖,俱变做老妖,各执铁杵,埋伏等待唐僧不题。
却说这唐长老无虑无忧。相随八戒上大路,行彀多时,只见那路旁边扑禄的一声响喨,跳出一个小妖,奔向前边,要捉长老。孙行者叫:“八戒!妖精来了,何不动手?”那呆子不认真假,掣钉钯赶上乱筑。那妖精使铁杵急架相迎。他两个一往一来的,在山坡下正然赌斗。又见那草科里响一声,又跳出个怪来,就奔唐僧。行者道:“师父!不好了!八戒的眼拙,放那妖精来拿你了。等老孙打他去!”急掣棒迎上前喝道:“那里去!看棒!”那妖精更不打话,举杵来迎。他两个在草坡下一撞一冲,正相持处,又听得山背后呼的风响,又跳出个妖精来,径奔唐僧。沙僧见了,大惊道:“师父!大哥与二哥的眼都花了,把妖精放将来拿你了!你坐在马上,等老沙拿他去!”这和尚也不分好歹,即掣杖,对面挡住那妖精铁杵,恨苦相持。吆吆喝喝,乱嚷乱斗,渐渐的调远。那老怪在半空中,见唐僧独坐马上,伸下五爪钢钩,把唐僧一把挝住。那师父丢下马,脱了镫,被妖精一阵风径摄去了。可怜!这正是禅性遭魔难正果,江流又遇苦灾星!
老妖按下风头,把唐僧拿到洞里,叫:“先锋!”那定计的小妖上前跪倒,口中道:“不敢,不敢!”老妖道:“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即出,如白染皂。当时说拿不得唐僧便罢,拿了唐僧,封你为前部先锋。今日你果妙计成功,岂可失信于你?你可把唐僧拿来,着小的们挑水刷锅,搬柴烧火,把他蒸一蒸。我和你都吃他一块肉,以图延寿长生也。”先锋道:“大王,且不可吃。”老怪道:“既拿来,怎么不可吃?”先锋道:“大王吃了他不打紧,猪八戒也做得人情,沙和尚也做得人情,但恐孙行者那主子刮毒。他若晓得是我们吃了,他也不来和我们厮打,他只把那金箍棒往山腰里一搠,搠个窟窿,连山都掬倒了,我们安身之处也无之矣!”老怪道:“先锋,凭你有何高见?”先锋道:“依着我,把唐僧送在后园,绑在树上,两三日不要与他饭吃,一则图他里面干净;二则等他三人不来门前寻找,打听得他们回去了,我们却把他拿出来,自自在在的受用,却不是好?”老怪笑道:“正是,正是!先锋说得有理!”
一声号令,把唐僧拿入后园,一条绳绑在树上。众小妖都去前面去听候。你看那长老苦捱着绳缠索绑,紧缚牢栓,止不住腮边流泪,叫道:“徒弟呀!你们在那山中擒怪,甚路里赶妖?我被泼魔捉来,此处受灾,何日相会?痛杀我也!”正自两泪交流,只见对面树上有人叫道:“长老,你也进来了!”长老正了性道:“你是何人?”那个道:“我是本山中的樵子,被那山主前日拿来,绑在此间,今已三日,算计要吃我哩。”长老滴泪道:“樵夫啊,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挂碍,我却死得不甚干净。”樵子道:“长老,你是个出家人,上无父母,下无妻子,死便死了,有什么不干净?”长老道:“我本是东土往西天取经去的,奉唐朝太宗皇帝御旨拜活佛,取真经,要超度那幽冥无主的孤魂。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王,孤负那臣子?那枉死城中,无限的冤魂,却不大失所望,永世不得超生,一场功果,尽化作风尘,这却怎么得干净也?”樵子闻言,眼中堕泪道:“长老,你死也只如此,我死又更伤情。我自幼失父,与母鳏居,更无家业,止靠着打柴为生。老母今年八十三岁,只我一人奉养。倘若身丧,谁与他埋尸送老?苦哉,苦哉!痛杀我也!”长老闻言,放声大哭道:“可怜,可怜!山人尚有思亲意,空教贫僧会念经!事君事亲,皆同一理。你为亲恩,我为君恩。”正是那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赏析】
在《西游记》小说中出现的妖魔形象,大多是很残暴和凶恶的,一般也都有来历,他们基本依靠武力和妖术行世,较少运用智慧和计谋害人。而这则小说所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运用智慧的妖魔形象,为妖魔的画像中增添了一位新的代表。
这个妖魔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长着如此相貌:“炳炳文斑多采艳,昂昂雄势甚抖擞。坚牙出口如钢钻,利爪藏蹄似玉钩。金眼圆睛禽兽怕,银须倒竖鬼神愁。张狂哮吼施威猛,爱雾喷风运智谋。”与以前在小说中描写的妖魔的外貌相比,作者对这个妖魔似乎有着更多的溢美之辞。全诗八句,主要描写了他的威猛雄姿,尤其是结句的“运智谋”三字是画魔点睛之笔。
第一个见到妖魔的是孙悟空。因为他在取经路上一直担任探路的先锋,冲杀在取经队伍的前列。这次唐僧师徒四人离开灭法国后,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一座叫不出名来的高山,并且有阵阵大风吹来。唐僧担心又会遭遇阻路的妖怪,孙悟空为消除师父的担忧而主动前去探路。其时,那妖怪正坐在一座高高的悬岩边上,左右围着三四十个小妖正在喷风吐雾。大概是此妖长得有点与众不同的缘故吧,惯以除妖擒怪擅名的孙悟空这次却产生了一点恻隐之心,他突然想到,对这妖魔“若老孙使铁棒往下就打,这叫做捣蒜打,打便打死了,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孙悟空一生豪杰,不晓得暗算人。他愿意明火执仗地和妖魔赌斗,而不想就这样无缘无故地把他打死。这种“师出要有名”的思想救了这妖魔,却使猪八戒被莫名其妙地推上了第一线。
紧接着的是一出绝妙好戏的上演,剧名就叫“心猿斗木母”,这是原著小说第八十五回的题目。“心猿”,指代孙悟空,而“木母”,显然就是猪八戒。对此,作者在小说开头早就反复交代了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虽是师兄弟,但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共同认唐僧为师父,抱着扶助取经的使命生活在一起。但因个性差异和志向不同而闹出了不少事来。孙悟空刚烈、勇敢,较少私心,而猪八戒却老实、勤快、肯吃苦而贪懒,有时耍点小聪明。因为猪八戒常喜欢在师父面前搬弄是非,唆使唐僧念紧箍咒来制服孙悟空,因此孙悟空有时也要找机会“捉弄”猪八戒,让他吃一点小小的苦头。这两人真是一对“活宝”,在取经路上虽然常有矛盾和分歧存在,但他们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尽管难免会开点玩笑,但从来也未撕破过脸。因为有了他们而使艰难的取经之路在凶杀的气氛中增添了几分情趣,读者也会在严肃的审美体验中领略到些须愉悦的感受。在这出“心猿斗木母”的好戏中,孙悟空是故伎重演。他明明知道前面有妖怪的阻拦,却故意利用猪八戒老实贪吃的特点,哄骗他去和妖魔见面。有趣的是,猪八戒在受到孙悟空的百般嘲弄后,浑然不觉,依然大大咧咧地对唐僧说:“师父,适才师兄说,前村里有人家斋僧。你看这马,有些要打搅人家,便要草要料,却不费事?幸如今风雾明净,你们且略坐坐,等我去寻些嫩草儿,先喂喂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斋去罢。”当我们读到这里时,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了。而等待着猪八戒的,是和妖魔的正式赌斗。也正是在赌斗中,妖魔的退却使他明白了一个真理: 如果光凭个人的武力,要想战胜猪八戒和孙悟空,并且吃到他们师父的肉,恐怕一时难以做到,必须运用智慧才行。这就是此则小说的前奏曲。
现在再回到那个妖魔上来。他被猪八戒打败后回到老巢,十分感慨,唐僧徒弟的本领高强,自己本非对手。谁料到此时队列中又闪出一个小妖,告诉他实情。刚才与大王赌斗的只是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名猪八戒。除了这个猪八戒以外,唐僧还有两个高徒。三徒弟沙和尚的本领和猪八戒差不多,而大徒弟就是当年在上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他的本领非凡,远超猪八戒和沙和尚两人,况且他又善变化,神通广大。要吃唐僧肉,得想其他的办法。
这个小妖是谁?他为何对唐僧师徒的情形如此一清二楚?小说作者在此借助老妖的嘴询问,人们才得知,他原来就是当初在狮驼岭上狮驼洞中的妖怪,与唐僧师徒交过手。当年狮驼洞中的妖怪在与孙悟空的赌斗中大败而归,此小妖于混乱中机灵地从后门逃走,后来到这里,得妖魔收留,所以对唐僧师徒的情形一目了然。
妖魔既然摸清了情况,但又不甘心放弃吃唐僧肉的计划,怎么办呢?冥思苦想之下得出结论: 只能智取。正在这时,另有个小妖献上了一条“分瓣梅花计”。什么叫做分瓣梅花计?原来是这样的: 小妖把洞口大小群妖全部集中起来,千中选百,百中选十,十中再选,最后选出三个。这三人必须是能干,会变化的,叫他们都变做老妖的模样,顶老妖之盔,穿老妖之甲,执老妖之杵,然后分三处各自埋伏。由老妖先叫一个战猪八戒,再叫另一个战孙悟空,第三个再战沙和尚。妖魔利用这三个小妖,调开唐僧的三个师徒进行缠斗。这时再由真正的老妖在半空中伸下拿云手去捉这唐僧,就可如探囊取物那样,即刻把唐僧擒拿到手。老妖闻言,满心欢喜地说:“此计绝妙,绝妙!”当场封赠献上这“分瓣梅花计”的小妖为前部先锋。
小说在这里也写得绝妙。通过小妖之口,既献上了“分瓣梅花计”,让唐僧师徒再经一难,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新的曲折。同时,借助于这一小妖,作者又联结了老妖和狮驼岭上狮驼洞中的妖怪之间的关系。虽然小说没有刻意地去描述,但就仅仅是这毫不经意之中的一笔,足可见出构思时的艺术匠心。事情的结果正如小妖所料,孙悟空等三人中计,唐僧再次落入妖魔之手。在《西游记》小说中,运用智慧战胜对方的例证很多。但在以前的许多篇章中,作为智慧运用者的一方,大都是唐僧师徒,尤其是孙悟空。凭着他的聪明才智,闯过了西天取经路上的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而这次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智慧的使用者写成是妖魔,通过和唐僧师徒的赌斗,同样也战胜了他们。在众多的妖魔群体中,树立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令人难忘。这种艺术手法,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因为他打破了人的已经习惯了的正常的逻辑思维,而给人以另一种惊喜。这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其实,对于智慧来说,运用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本身。强调智慧,强调智慧的运用,蕴含着重视人的个体以及这种个体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此种思想,乃是晚明进步的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完合契合世界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来日益高涨的人文主义的思潮,我们从中看到了正在地火中涌动的新思想的曙光。
主要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菩提师祖、二郎神、哪吒、镇元大仙、东海龙王、黎山老母、太白金星、
主要妖怪
牛魔王、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六耳猕猴、黑熊精、黄风怪、南山大王、黄眉大王、鼍龙怪、通天河鱼怪、九灵元圣、独角兕大王、百眼魔君、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白鹿精、玉兔精、老鼠精、蜘蛛精、狮驼王、
每回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
重点情节
石猴出世、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四圣试禅心、大圣闹天宫、除名阎王薄、大战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戏妖盘丝洞、真假美猴王、四战黄袍怪、义激美猴王、荆棘岭、狮驼岭、火云洞、黑风山、高老庄、通天河、车迟国、玉华国、比丘国、朱紫国、无底洞、平顶山、五庄观、乌鸡国、女儿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