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名家名作

贾平凹《品茶》原文及赏析

2021-04-11 11:23:53

  品茶

  西安城里,有一帮弄艺术的人物,常常相邀着去各家,吃着烟茶聊聊闲话。有时激动起来,谈得通宵达旦,有时却沉默了,那么无言儿待过半天;但差不多十天半月,便又要去一番走动呢。忽有一日,其中有叫子兴的,打了电话,众朋友就相约去他家了。

  子兴是位诗人,文坛上很有名望,这帮人中,该他为佼佼者。但他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为着房子颠簸。三个月前,托人在南郊租得一所农舍,本应是邀众友而去,却突然又到西湖参加了一个诗会,得了本年度的诗奖。众人便想,诗人正在得意,又迁居了新屋,吃茶闲话,一定是有别样的滋味了。

  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蒲公英,一点一点的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并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着绿。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醺醺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

  打问该去的村子,旁人已经指点,问及子兴,却皆不知道,讲明是在这里住着的一位诗人,答者更是莫解,末了说:

  “是×书记的小舅子吗?那是在前村。”

  大家啼笑皆非,喟叹良久,凄凄伤感起来:书记的小舅子村人尽知,诗人却不知其然,往日意气洋洋者,原来是这样的可怜啊!

  过了一道浅水,水边蹲着一个牧童,正用水洗着羊身。他们不再说起诗人,打问子兴家,牧童凝视许久,挥手一指村头,依然未言。村头是一高地,稀落一片桃林,桃花已经开子,灼灼的,十分耀眼。众人过了小桥,桃林里很静,扫过一股风,花瓣落了许多。深走五百米远,果然有一座土屋,墙虽没抹灰,但泥搪得整洁,瓦蓝瓦蓝的,不曾生着绿苔。门前一棵荚子槐,不老,也不弱,高高撑着枝叶,像一柄大伞。东边窗下,三根四根细竹,清楚得动人。往远,围一道篱笆,篱笆外的甬道,铺着各色卵石,随坡势上下,卵石纹路齐而旋转,像是水流。中堂窗开着,子兴在里边坐着吟诗,摇头晃脑,得意得有些忘形。

  众人呼叫一声,子兴喜欢地出来,拉客进门,先是话别叙情,再是阔谈得奖。亲热过后,自称有茶相待,就指着后窗说:好茶要有好水,特让妻去深井汲水去了。

  从后窗看去,果然主妇正好在村口井台上排队,终轮到了,扳着轱辘,颤着绳索,咿咿呀呀地响。末了提了水罐,笑吟吟地一路回来了。

  众人看着房子,说这地方毕竟还好,虽不繁华,难得清静,虽不方便,却也悠暇,又守着这桃花井水,也是“人生以此足也”。这么说着,主妇端上茶来,这茶吃得讲究,全不用玻璃杯子,一律细瓷小碗。子兴让众人静静坐了,慢慢饮来,众人窃窃笑,打开碗盖,便见水面浮一层白气,白气散开,是一道道水痕纹,好久平复了。子兴说,先呷一小口,吸气儿慢慢咽下,众人就骂一句“穷讲究”,一口先喝下了半碗。

  君子相交一杯茶,这么喝着,谈着,时光就不知不觉消磨过去,谁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说了什么话,茶一壶一壶添上来,主妇已经是第五次烧火了。不知什么时候,话题转到路上的事,茶席上不免又一番叹息,嘲笑诗人不如弃笔为政,继而又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自命清高。子兴苦笑着,站起来说:

  “别自看自大,还是多吃茶吧!怎么样,这茶好吗?”

  众人说:“一般。”

  “甚味?”

  “无味。”

  “要慢慢地品。”

  “很清。”

  “再品。”

  “很淡。”

  子兴不断地启发,回答都不使他满意,他有些遗憾了,说:“这是龙井名茶啊!”

  这竟使众人都大惊了。他们住在这里,一向是喝着陕青茶,从来只知喝茶就是喝那比水好喝一点的黄汤,从来不知茶的品法;老早听说龙井是茶中之王,如今喝了半天了,竟没有喝出特别的味儿来,真可谓蠢笨,便怨恨子兴事先不早说明,又责怪这龙井盛名难副,深信“看景不如听景”这一俗语的真理了。

  “好东西为什么这么无味呢?”

  大家觉得好奇,谈话的主题就又转移到这茶了。众说不一,各自阐发着自己的见解。

  画家说:“水是无色,色却最丰。”

  戏剧家说:“静场便是高潮。”

  诗人说:“不说出的地方,正是要说的地方。”

  小说家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

  子兴说:“无味而至味。”

  评论家说:“这正如你一样,有名其实无名,无乐其实大乐也!”

  众人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就走出门来,在桃林里站了会,觉得今日这茶品得无味,话也说得无聊,又笑了几声,就各自散了。

  作于1981年5月17日午西安

  【导读】

  无味而至味

  《品茶》和《茶事》不一样,虽然都是写茶,《茶事》是回忆与茶有关的事情,《品茶》则在一个“品”字。

  文章主要是写一帮朋友到一位叫子兴的诗人家品茶。大家兴致颇高、期待极大,一则是子兴刚在南郊租得一所农舍,二则子兴刚从西湖捧得本年度诗奖归来。

  因为去处是在郊区,一行人也算是顺便来了一次踏青,边走边欣赏了城郊的初春景色。“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路上行人“悠闲,醺醺然”。作者说,“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什么妙味?也许是一种淡淡的柔软的蕴藏着生机的味道。路途中,打听子兴住处时还闹了笑话。问村民一位叫子兴的诗人家在哪里,答者说:“是某书记的小舅子吗?”大家凄凄感伤起来,村民只知道书记的小舅子,却不知道诗人,子兴究竟是有名呢?还是无名呢?也许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吸取了教训,不再提诗人名号,只问子兴。终于在一片桃花林深处,看见摇头吟诗的子兴。子兴的农舍异常拙朴,土屋篱笆、荚子槐细竹。

  接下来就进入此行的目的——品茶。子兴特地让妻子去深井汲水煮水,用细瓷小碗泡茶,并且叮嘱要“先呷一小口,吸气儿慢慢咽下”。大家全然不放在心上,一边猛喝半碗茶一边闲聊。作者说“君子相交一杯茶”,这句话既道出了朋友间的君子之交,也道出了他们的品味追求。贾平凹曾经说过“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浑浊世事中清醒的表现”。然而,这次的品茶,终究还是匆匆而过,大家更惬意于那天南海北的闲聊。读到这里,读者也会有困惑。文章题目叫《品茶》,可是作者并没有渲染笔墨来“品”茶,读得甚是无味。其实文章至味在最后。

  子兴最后问大家,茶如何。大家说“一般”“无味”“很清”“很淡”子兴很是失望,最后告诉大家,这是龙井名茶。大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责怪子兴事先不说明,其实从之前子兴郑重其事地层层铺垫(井水、瓷碗),就应该能猜到今天品的是名茶。又怪龙井盛名难副。最后讨论“好东西为什么这么无味呢?”众人的一番见解应该是全篇最具意蕴的地方。

  画家说:“水是无色,色却最丰。”

  戏剧家说:“静场便是高潮。”

  诗人说:“不说出的地方,正是要说出的地方。”

  小说家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

  子兴说:“无味而至味。”

  评论家说:“这正如你一样,有名其实无名,无乐其实大乐也!”

  品“无味”的龙井名茶,而至品各种艺术“无味”的境界。拓展了意蕴,回味无穷。子兴的一句“无味而至味”,道出了所有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使得子兴的形象立即饱满起来。评论家评子兴的话呼应了前文村民不认识诗人的情节,呼应了子兴隐于世俗中的清雅。

  我们读《品茶》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一个“品”的过程。慢慢读、细细品,读到最后,才能品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苏东坡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西安城里,有一帮弄艺术的人物,常常相邀着去各家,吃着烟茶,聊聊闲话。”这何尝不是清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