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2],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3]。”
仪曰:“亲魏善楚[4],下兵三川[5],塞什谷之口[6],当屯留之道[7],魏绝南阳[8],楚临南郑[9],秦攻新城、宜阳[10],以临二周之郊[11],诛周王之罪[12],侵楚、魏之地[13]。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14]。据九鼎,案图籍[15],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16],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17],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18],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19],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20]。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21],有桀、纣之乱[22]。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23],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24],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25],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26],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27],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28]:周,天下之宗室也[29];齐,韩之与国也[30]。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31],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32]。”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33],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34]。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段意】 写张仪同司马错于秦惠王前论争伐韩、伐蜀之利弊。张仪力主伐韩,以为伐韩可成王业,而伐蜀不足以成就霸名。司马错针锋相对,以为秦国的扩展方向在蜀不在韩,力主伐蜀,以为伐蜀可名实双收,又有禁暴止乱之美名;而伐韩劫天子,不利不义,自陷孤立。秦惠王以司马错之论为是,遂起兵伐蜀而灭之。
字数:939
注释
[1]苴蜀相攻击:《华阳国志·蜀志》记云:“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苴蜀相攻击”即指此。
[2]司马错:秦人,官为司马,后遂以官为氏。
[3]其说:您的见解。
[4]亲魏善楚:同魏、楚两国亲善。按:当时韩国正在侵袭秦国,同魏、楚亲善,则可割断魏、楚两国对韩的援救,从而可以专心致力于伐韩。
[5]下兵三川:向三川出击。下兵,出兵。三川,韩国所置郡名,以境内有黄河、伊河、洛河三水而得名。
[6]塞什谷之口:阻断什谷的山口。什谷,一作“寻谷”,盖什、寻声相近而造成名相异。什谷在今河南巩县、登封一带。本句《战国策》作“塞轘辕、缑氏之口”,“轘辕、缑氏之口”同“什谷之口”地相近。
[7]当屯留之道:拦阻住屯留的通道。屯留,韩地,故址在今山西屯留县东南十里,当时属上党地。按:拦阻住屯留的通道,即可截断屯留的救援。
[8]魏绝南阳:魏国断绝韩国经南阳出援之路。南阳,韩地,指今河南济源、孟县,沁阳一带同魏国接壤处。
[9]楚临南郑:楚国兵临南郑。南郑,古郑地,故址在今河南郑县西二十五里,当时为韩国都城。
[10]秦攻新城、宜阳:秦兵再攻击新城和宜阳。新城,故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宜阳,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新城和宜阳当时均为韩地。
[11]临二周之郊:兵临西周和东周的郊野。按:秦秋末期周敬王由王城(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迁都成周(故址传说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之东)。至战国前期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城,遂称之为西周。至战国中期周惠王又封其少子班于巩(故址即今河南巩县),号为东周。东周和西周战国时仅是两个小国。
[12]诛:申讨。
[13]侵:渐进,指影响和势力逐渐扩大。
[14]九鼎宝器:《史记·武帝纪》记云:“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后世遂把九鼎看作国家权力的象征而称之为宝器。
[15]案图籍:掌握地图和户籍。
[16]戎翟之伦:古时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翟,通“狄”,古时我国北部地区民族名。此以戎翟之伦蔑称巴蜀等国为野蛮落后之国。
[17]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使将士疲惫,让百姓辛劳,却又不足以成就霸名。
[18]顾:回顾,此处作“相反”解。
[19]务:专心致力。
[20]三资:三项基本条件,指上文所言广地、富民、博德。
[21]长:酋长。
[22]有桀、纣之乱:谓蜀国之政治局面有如夏桀、殷纣时一样的残暴昏乱。
[23]缮兵:修制兵器。
[24]利尽西海:全部得到蜀国之利。西海,指蜀国。
[25]名实附:名和实均归附得到,犹言名实双收。名,指“不贪”、“不暴”。实,指得蜀国之地和蜀地之财。
[26]劫:胁迫。
[27]不义:指韩国无罪而讨伐。
[28]谒:禀告。
[29]天下之宗室:天下诸国的大宗之家。按:周代宗法制以始祖之嫡长子为大宗,其所分封之诸国为小宗,故周天子则为大宗之家,是天下所分封的诸国的宗室。
[30]与国:相互友好之国。
[31]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依靠齐、赵两国的力量,并同楚、魏两国求得和解。
[32]完:完全之策。
[33]十月,取之:据《史记·六国年表》,秦灭蜀在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十月,一说为秦惠王二十二年十月。一说为时历十个月。
[34]陈庄:秦臣。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