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韩受兵三年[3],秦桡之以讲[4],识亡不听[5],投质于赵[6],请为天下雁行顿刃[7],楚、赵必集兵[8],皆识秦之欲无穷也[9],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10],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11],(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12],而求故地[13],韩必效之[14]。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15]。
【段意】 此段为劝魏王不可亲秦伐韩理由之五。魏无忌提出:过去合纵不成功,是因为楚、魏互相猜疑而韩又不愿参加;现在韩受秦挫而愿为天下诸侯先以击秦,而楚、赵皆知秦之贪欲无穷,愿合兵以抗秦。因此,愿大王采纳合纵策略,接受楚、赵两国的盟约,挟持韩之质子以保全韩国,同时索取失地。这样做,既不劳苦军民,又能收回失地,其功效胜过与秦亲而共伐韩,又能避免与强秦为邻而遭祸患。
字数:391
注释
[1]从(zong):合纵。
[2]此句谓,是因为楚、魏相疑而韩国又不愿参加。
[3]受兵:遭受战祸。
[4]桡之以讲:指秦以和议来瓦解韩的斗志。桡,通“挠”,挫败。
[5]识亡不听:言韩知道自己将亡,不与秦媾和。
[6]投质于赵:韩送人质到赵国。
[7]此句谓,请求为天下诸侯打先锋,与秦决战到兵刃折断而后已。雁行(hang),犹前行。走在最前面的行列。顿,通“钝”。
[8]集:集结。
[9]欲:贪欲。
[10]臣海内:使海内臣服。
[11]以上二句谓,因此我愿以合纵之策事奉君王,希望君王从速接受楚、赵的盟约。
[12]挟韩之质:挟持韩国的人质。
[13]求故地:讨还过去的失地。
[14]效之:听从。
[15]以上二句谓,这样做的功效胜过与秦一起攻韩,而又避免与强秦相邻而遭祸患。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