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周易外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4-25 17:11:11

  《周易外传》是论述《周易》的重要哲学著作。王夫之著。王夫之 (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 (见“尚书引义”)。本书收入《船山遗书》,有清道光邓显鹤长沙刊本,同治曾国荃金陵刊本,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王氏注释《周易》的著作,尚有《周易大象解》、《周易内传》、《周易稗疏》、《周易考异》等,亦收入 《船山遗书》。

  《周易外传》共7卷,前4卷论卦,卷1起“乾”讫“否” 28论,卷2起 “同人” 讫 “离”23论,卷3起“咸”讫“井”24论,卷4起“革”讫“未济”30论,5、6两卷论《系辞》,卷5上传16论,卷6下传15论;末卷论《说卦》7论,《序卦》7论,《杂卦》1论。

  本书在“道”、“器”这对范畴上,批评了宋代程、朱以来“悬道于器外”之说,提出了“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卷五)的命题,并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同上),这就在“器”的基础上使 “道”、“器”统一,揭示了事物(器)与其规律(道)之间的关系。“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卷六)则认定大自然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在 “器”的 “表里”关系上,强调了 “器有其表者,其里者,成表里之各用,以合用而底于成”(卷五),并认为 “合二以一者”是 “分一为二之所固有”。在对立面问题上,否认绝对的对立,认为“天下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乎?求之于天地,无有此也;求之于万物,无有此也” (卷七),并在相互转化及包含上,示例为“天尊乎上,而天入地中,无深不察;地卑于下,而地升天际,无高不彻,其界不可得而割也”(同上)。在历史的进化观上,他指出“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卷五),因而批评理学的那种“无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 (同上) 的 “天理”是“皆所未有”的。这就从 “道”、“器”关系上建立起它的历史进化观。

  《周易外传》较系统地发挥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处于17世纪朴素唯物主义的较高层次,尤其是“天下惟器”的命题,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政治哲学产生一定影响。清末谭嗣同即由 “道不离器”获致“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的结论,从而为变法维新提供了论据。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