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①?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②。
【释词】
①侍中:官名。东汉少府的属官,皇帝身边的一种侍臣。本是一种虚衔,但加侍中后,即可以出入宫禁,在皇帝身边,成为近臣。这里指蔡邕。
②轻身:不珍惜自己的选择,擅自妄为。乱臣:指搞乱国家、图谋篡位的权臣。文天祥《平原》:“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赏析】
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这便是蔡邕。因其哭尸而被王允下狱缢死。这首诗针对蔡邕被杀而作。
蔡邕是女诗人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汉灵帝光和年间,被阉党迫害,受了“髡”刑。董卓进京后,虽暴虐无比,倒行逆施,但出于政治的需要,“擢用名流,以收人望”,曾为遭受“党锢之祸”而死的陈蕃、窦武平反昭雪,继而又擢拔了蔡邕、郑泰、何颙、荀爽、孔佃等一批清流,做了朝官。其实,蔡邕出来做官,也是被迫的,他知道董卓不是好人。“卓命征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邕惧,只得应命而至。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也许正因“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后汉书·蔡邕传》),蔡邕才去哭卓尸。当王允质问他时,他回答说:“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 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结果哭董导致杀身之祸。小说家很为这位当世才子之死而感叹。“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儒家经世致用的学说,薰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知识分子,由士致仕,“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说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依从某一政治势力,这是共性。但在豪强各霸一方,争为雄长的混战时期,每人又有“择君”的相对自由,投靠谁?怎样做?这就决定他们自身的性格素质了。诸葛亮避乱南阳,高卧隆中,不肯轻易投靠割据一方的霸主。正所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这种立身处事的谨慎态度,受到了历代士人的敬仰。“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言外之意,蔡邕在董卓擅政时为官做宦,能不令人有微词吗?因蔡邕哭尸一事,便杀之不赦,那就太求全责备了。用今天的历史观点来看,王允杀蔡邕是一种过激的表现,这也是王允为什么不能巩固灭董卓后的胜利成果的原因之一。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