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貔貅十万心①,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②,方见曹瞒诈术深③。
【释词】
①貔貅(pi xiu):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古代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礼记·曲礼》:“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
②首:头。
③方:才。
【赏析】
曹操出兵讨伐张绣,行军途中,见农民因战乱逃亡在外,不敢收麦。便晓喻:“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曹操自己骑的马,因一鸠飞起而受惊,窜入麦田。曹操表示要用所佩之剑自刎,被人救下,于是“割发权代首”。
“割发代首”这首诗其用意很明显,时时处处突出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毛宗岗在该回回前总批中进一步写道:“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这是毛宗岗一家之言,我们姑且不论。
如何评价“割发代首”这件事,不能孤立地从曹操道德品质上去论,而是应当放到封建社会法的观念和原则中去衡量。郭嘉引《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以此作为处理这件事的理论原则是有来历的。所谓“法不加于尊”,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封建社会的法有着自己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就一般而言,而实际在制定法还是执行法的整个过程中,掌权者的随意性是很大的,因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基本没有多少法制可言,主要依靠人治和形形色色的宗法思想来维持统治。法是死的,解释和执行法的官吏是活的,这当中官吏自身的道德品质就十分重要了。贪官,以法为奸;清官,秉公执法。这一贪一廉对老百姓讲就大不一样,所以在人民群众中对清官十分尊崇,公案小说和戏剧中的包公、海瑞形象千古不衰。从封建法的观念和执法的原则衡量曹操这件事,说不得好,也说不得坏,因为统治者的意志就是封建法的最高体现。但从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这一客观效果来看,曹操的做法是应当肯定的。
曹操制定践踏麦田者罚的律令,受到百姓的欢迎,“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又使“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无论从出发点,还是从实践的效果,都可以看出曹操不愧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他十分清楚得民心的重要,这何谈“诈术深”呢?! 毛宗岗为了达到拥刘贬曹的目的,不惜油彩,凡事都给曹操脸上抹一层白色,以示其奸。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