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无起色①,医国有称平②: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③。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④,千秋仰异名⑤。
【释词】
①起色:好转的样子。这里指东汉政权朝纲日毁,皇权衰落,战争纷起,民不聊生。故谓之“无起色”。
②称平:小说介绍:“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小说家将他虚构进董承反曹集团。《三国志·曹操传》记载:“汉太医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董承事件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耿纪、韦晃事件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中间相隔十九年。吉平与吉本是字形相近而误呢,还是两个人物,无史可稽。
③圣明:封建社会对皇帝的代称。
④淋漓:形容鲜血湿淋淋往下滴。
⑤异名:异乎寻常的名声。
【赏析】
董承受诏除贼心切,感愤成疾。汉献帝令太医吉平前去医治。吉平窥视到董承的真情,其病是报国杀贼,朝夕虑心,忧思成疾,便主动要求协助董承除掉曹操,并设下用毒药结果曹操性命的密谋。不料,此事被董承家奴庆童告密。曹操故意召吉平治病,事泄。曹操用毒刑拷打吉平致死。
吉平之死,嘉靖本《三国演义》也有一首五言诗,与毛氏本词句不同,且文意浅陋粗略。“奋然兴义胆,应不为功名。嚼指图曹贼,捐躯救董承。有谋亲进药,岂惧独曹刑。至死心如铁,谁人似吉平。”
从两首诗对照来看,嘉靖本这首诗着重突出吉平的“义胆”,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敢图曹贼,扯耳灌药;二是牺牲自我,保护董承;三是遭受酷刑,视死如归。颂扬了吉平的胆略、人格和勇气。而毛氏本这首诗则把笔墨放到了吉平的“忠义”上,国朝倾颓,匹夫有责。一个御医身上充满大丈夫的伟岸,当其被断掉九指,还表现出有口吞贼、有舌骂贼的刚烈举止。“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最后“捐躯报圣明”。可见,从一首诗的修改上可以看出毛宗岗强调的不只是吉平的“义胆”,而更重要的是这“义胆”报效的是皇上,是忠义的精神。其行文的笔墨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离不开他的正统思想。吉平为维护汉献帝的正统,所以被毛宗岗高度评价:“上医医国,其吉平之谓乎?若吉平者,不愧为太医矣。”所以首联开头便说:“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