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反复兮,火欲殂①。
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②,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释词】
①火欲殂:汉朝将要灭亡。这是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一种宿命论说法。火,据说汉是火德;殂,死亡。
②山谷:比喻为民间。贤,即人才。
【赏析】
托名单福的徐庶得司马徽的指教,欲投刘备,故行歌于市。刘备闻歌,下马相见,邀其入衙,问其姓名,乃拜徐庶为军师。
徐庶“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无论是他所采取的“行歌于市,以动尊听”的自荐手段,还是歌词中“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的明确内容,都表现他是怀才而择主。小说家对徐庶与诸葛亮出场的设计,形成对照,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主动显示了儒家积极用世的风貌,被动则表明诸葛亮在儒道互补的传统心理的支配下,经历着心理转换的过程,正从出世的彼岸过渡到入世的此岸,一旦出山,便同刘备纵谈天下大势,在更高的层次上显示了积极用世的高风亮节。可以看出小说家写徐庶意在烘托诸葛亮。毛宗岗对此看得很透亮,他说:“将有孔明为军师,先有单福为军师以引之。”“写单福宛然一武侯小样。”
徐庶唱歌词明快直露,先描绘了形势:“天地反复兮,火欲殂”,指出汉朝将要灭亡,天下大乱。“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匡扶汉室,需要群贤。各路豪杰都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争夺人才,扩充实力。周瑜曾引用东汉初年马援的一句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因此,无论明主求贤,还是俊杰择主,都有一个君臣遇合的问题。这才是徐庶狂歌于市的动机,他到司马徽处拜访,并告之他谒见刘表,及接触才发现刘表“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这不是他要选择的明主,故“遗书别之”。司马徽对他说:“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刘表)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在司马徽的指点下,徐庶认定刘备是明主,才行歌于市,以此直面自荐。刘备果然爱贤心切,将其拜为军师。从这个视角来看,借徐庶又是写刘备,写他求贤若渴。假若没有这种求贤的至诚,何来三顾茅庐。从深层结构上来讲,还是在为诸葛亮出山,做蓄势,行铺垫。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