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经

诗经《有瞽》原文、翻译及鉴赏

2021-07-24 18:43:41

        有瞽有瞽,①   盲乐师呵盲乐师, 
        在周之庭。    聚集在周宗庙上。 
        设业设虡,②   钟鼓支架庭中设, 
        崇牙树羽。③   架上牙板彩羽装。 
        应田县鼓,④   小鼓大鼓一一挂, 
        鞉磬柷圉。⑤   鞉磬柷圉排成行。 
        既备乃奏,    各种乐器安置好, 
        箫管备举。⑥   箫管并作绕柱梁。 
        喤喤厥声,⑦   乐声和谐又洪亮, 
        肃雝和鸣。⑧   节奏雍和调悠扬。 
        先祖是听,⑨   先祖神灵来欣赏, 
        我客戾止,⑩   佳宾光临倾耳听, 
        永观厥成。(11)  一曲奏尽不觉长。

         
        【注】 ①瞽(gu) :盲人。古代常以盲人任乐官。有:语首助词。 ②设: 安放, 摆设。 业: 古代安放乐器架子上的横梁大板,刻如锯齿状,用以悬挂钟磬。虡(ju) :悬钟磬的直木架。③崇牙:业上突出的木钉,用来挂乐器。树羽: 置五采羽毛装饰崇牙。④应田: 小鼓名。县鼓:即悬鼓,一种悬挂而击的大鼓。⑤鞉(tao): 摇鼓。磬: 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 (zhu) : 一种打击乐器,击柷表示奏乐的开始。圉(yu) : 即敔,状如伏虎,击之以止乐。 ⑥箫管: 竹制吹奏乐器, 古箫是排箫, 是编管乐器。备举: 齐奏。⑦喤喤: 和谐而洪亮的乐声。⑧肃雝: 乐声舒缓肃穆。⑨是: 此。⑩戾:至。止: 语尾助词。(11)永:长。成:一曲奏毕为之一成。 
         
        这是周初始作乐以祭祖的诗。周武王灭殷后两年病死,成王年幼,周公旦摄行王政。为了维护周的统治,周公旦制定了一整套法定的礼乐制度,希望通过礼仪乐舞显示征服者的威严,体现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维护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周王朝内部团结。这套礼乐制度规定的各种关系极为严格,不许违反和僭越,这就是史书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本诗就是描写周初礼乐始成时,乐师开始在宗庙合奏音乐的情景。 
        诗的前六句以赋法铺写盲乐师们演奏前的准备,他们在周太祖庙庭上以紧张而娴熟的动作放置支架、横板。这些用来悬挂编钟、磐和各种乐鼓的板架上雕着精美的花纹,插着五色羽毛,然后乐师们又依次将各种乐器安放停当。诗人之所以要详细地描述演奏前的准备和各种器乐设施,是想将“始作乐”的盛况表现出来,突出周天子受天命、君临天下的正统地位和征服者的煊赫威严。 
        “既备乃奏”四句描写“合诸乐器于祖庙奏之”的情形。先秦时代的“乐”,是歌舞器乐合为一体的,仅以周初制度的表现黄帝、尧、舜、禹、汤、武王功绩的六代舞来看,就是明例。《周礼·春官》载: 祀天神时,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时,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祀四望时,奏姑洗、歌南钟,舞《大韶》; 祭山川时、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 享先妣时,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 享先祖时,奏无射、歌应钟,舞《大武》。不同的场合,表演不同的歌舞,有明确规定。本诗所描述的是祭先祖的仪式,显然是舞《大武》一类祭祀舞蹈的。据后代《乐记》记载,舞《大武》的场面是颇为壮观的。不过,诗人在这里没有去描述舞蹈场面,而是集中描写乐队的演奏。肃静的庙堂中,一声祝响,倾刻之间钟鼓和鸣、箫管齐奏、笙簧相间,庙堂气氛更加凝重、肃穆。 
        诗的最后三句以点染法描绘降临神庙的周先祖神灵和周王朝客人欣赏音乐的情形。虚写神灵、实写活人,一实一虚,将美妙悠扬的乐声,舒缓雍和的节奏以空外传音的方式煊染出来,正当庙堂上下的神灵和活人陶醉在音乐中时,一声清脆悦耳的圉声止住众乐,听者方才如梦初醒。 
        作为一首表现“始作乐”的诗,《有瞽》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器乐设备和演奏情况,在我国古典音乐史上具有宝贵的价值;也不仅因为本诗反映了周初制礼作乐的史实,在中国思想史和美学史上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本诗流传至今而不减艺术魅力,是因为它以古拙而又巧妙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先秦时代的宗庙音乐,以及音乐欣赏者的心理,“永观厥成”,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将欣赏者凝神聆听的神态,曲终兴犹未尽,不觉时间流逝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前两部分写各种乐器设施和演奏情况,采用赋法铺写,而描摹心理则用虚笔传神,在详略、虚实、藏露等表现手法上,都可见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样就使枯燥乏味的宗庙诗歌闪现出灵动之气,这些因素使本诗在诗歌史上占有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