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杕之杜①,一株棠梨生路旁,
有睆其实②。果实累累挂枝上。
王事靡盬③,国王差事无休止,
继嗣我日④。服役期限又延长。
日月阳止⑤,日子已到十月头,
女心伤止,满心忧伤想我郎,
征夫遑止⑥! 征人有空应回乡!
有杕之杜,一株棠梨生路旁,
其叶萋萋。叶儿青青真盛旺。
王事靡盬,国王差事无休止,
我心伤悲。遥想征人我心伤。
卉木萋止,草木繁茂春又深,
女心悲止,心儿忧碎愁断肠,
征夫归止! 征人哪天能还乡!
陟彼北山⑦,登上北山我彷徨,
言采其杞。手采枸杞心想郎。
王事靡盬,国王差事无休止,
忧我父母。谁来奉养爹和娘。
檀车幛幛⑧, 檀木车子已破烂,
四牡痯痯⑨, 四马疲劳步踉,
征夫不远! 征夫归期该不长!
匪载匪来⑩,人不回来信不来,
忧心孔疚(11)。忧心忡忡苦怀想。
期逝不至,役期早过不回来,
而多为恤(12)。最是忧愁最惆怅。
卜筮偕止(13),占卜卦辞说吉祥,
会言近止(14),聚会之期不太长,
征夫迩止(15)! 征人很快就回乡!
(采用程俊英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杕(di)杜:独生的棠梨树。杕。“木独生也。”(《集韵》) ②睆(huan):果实浑圆的样子。③盬(gu):止息。④继嗣:继续。⑤日月:时序,季节。阳:指农历十月。止:语气词。⑥遑:闲暇 。⑦陟(zhi):登。⑧��(chan)��:破敝的样子。⑨四牡:四匹拉车的公马。 痯(guan)痯:疲惫不堪的样子。⑩匪:通“非”。载:车载,引申为捎带物品或信件。(11)孔:大,甚。疚(jiu):病,苦恼。(12)恤:忧愁。(13)卜:指以龟甲卜吉凶。筮(shi):以蓍草卜吉凶。(14)会言:都说。(15)迩:近。
[赏析] 《杕杜》可称为“闺思”诗或“闺怨”诗。《盐铁论·繇役》篇云:“古者无过年之繇,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薇》之所为作也。”这段话对《杕杜》题旨的概括是准确的;将《采薇》列为《杕杜》的姊妹篇,也是有道理的:《采薇》写久役不归的丈夫思念家里的妻子,《杕杜》写在家的妻子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两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漫长的徭役在人民生活上心灵上造成的创伤。
全诗分四章。第一章是“冬季相思”。开头两句是“兴”,有两种作用:一是以杕杜——孤单单的棠梨树——象征女子的孤独。《诗经》中以“有杕之杜”起兴的诗凡三首,都有象征主人公孤独的意思;二是用杜实表示季节。《本草纲目》:“棠梨树似梨而小,……二月开白花,结实如小楝子大,霜后可食。”“有睆其实”即睆睆其实,也就是其实睆睆,说明杜实已经成熟,与下面的“日月阳止”相呼应,表明到了初冬季节。钟惺赞赏这种手法说:“诗以物纪时,妙笔,后人不能。”后人“以物纪时”的诗还是很多的,不过大多是从《诗经》受到启发。中间两句说王事没有休止,征夫归期无定。古代行役有规定:春行秋返,秋行春返。诗中思念的征夫,约在春天应召服役,到了杜实成熟、秋去冬来,还没有归来。这两句交代思念的对象与原因。末三句,写女子对征夫思念之深。“日月阳止” 一句,进一步点明时间,说明征夫逾期未归。
第二章是“春季相思”。杜叶萋萋,草木萋萋,处处充满着春意,处处荡漾着春光。去年,在那杨柳依依的日子里,征夫离开了家;今天,又到了草木萋萋的季节,征夫还不见归来。叫她心里怎么不悲伤? 叫她心底怎能不发出“征夫归止”的呼唤?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旨趣与此章颇近。
第三章是“夏季相思”。开头两句,看似叙事,实另有用意。杞,枸杞,其叶可食。采杞叶是夏初的事,因此写登山采杞具有暗示时间的作用。登高还有望远怀人的用意。登高怀远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起源于《诗经》。中间两句,是思念征夫的另一原因:“王事靡盬”不仅使年轻夫妇不能团聚,而且使年老父母无人赡养。最后三句写思妇的内心活动。她想:丈夫去年春天应役,秋天没有按期归来;到今年春天已服役两期了,还是没有见他归来。现在,车该破敝了,马该疲惫了,于是她推断:“征夫不远”了! 这段心理描写,与《豳风·东山》二、三章写征夫思念室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差可媲美。
第四章紧接上章。照常理推断,“征夫不远”;可是呢,“匪载匪来”,人没有回来,车没有回来,信也没有来! 吉凶莫测,她只好求神问卜了。“卜筮偕止”即又卜又筮。卜指用甲骨占卜吉凶,筮指用蓍草占卜吉凶。古代的习惯是:大事先筮后卜,小事则只卜不筮或只筮不卜。征夫不归应该说不是军国大事,可她又筮又卜,这反映了思妇忧急惶乱的心理状态。卜和筮都说:夫妻团聚的日子近了,征夫快回家了。回来没有? 诗没有写下来,读者心头可能会涌上这样一个意念:但愿不会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啊! 诗戛然而止,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悬念。
四章诗,写思妇对逾期不归的役夫的怀念。从冬到春,又从春到夏,这种思念是漫长的,也是极为痛苦的,它从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春秋时期无休无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意义。但应该指出:作品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徭役,只是反对久役不归;可以看出,对当时的徭役制度作者是肯定的。
关于此诗主题,《毛诗》认为是“劳还役”。《采薇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劳)归也。”对“劳还役”说,后世治《诗》者多持异议,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还作了长篇的辨正 。其实方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原来《诗经》中的许多诗往往有本义,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引申义,即演奏者在某种场合演奏时所赋予的意思;演奏场合不同,引申义还不一定只有一个。后世注疏家往往根据某些演奏的记载,把引申义当作了诗的本义。从《采薇序》看,所谓“劳还役”本是指在“劳还役”的场合演奏《杕杜》,二毛在传《诗》时就把在这种特定场合所赋予的新义当作了诗的本义。后世治诗者关于诗旨的分歧,不少是由于没有弄清这个道理而引起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