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之例说——段秀实执法如山教郭子
唐朝段秀实靠节度使白孝德推荐做了泾州刺史。当时郭子仪做副元帅,住在蒲州,他的儿子郭以检校尚书的身份兼行营节度使,屯兵在州。州地方的坏青年在军队中挂上了名号,大白天就在集市上横行不法,要是有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要遭到他们的毒打,甚至使孕妇致死,一下子就伤害两条人命。白孝德对这种不法之事提都不敢提。段秀实从泾州用公文向节度使府票告,自己请示做军队中的执法官都虞侯,白孝德马上表示同意。不久郭军队中有17个士兵到集市上抢酒,刺杀酿酒的工人,打坏了酿酒的器皿。段秀实布置士卒抓捕了他们,砍了他们的脑袋挂在长矛上,立在集市中示众,郭军营中整个为之騷动,全都披上了甲。段秀实解下了身上佩的刀,选了一个年老行动不便的人给他牵着马,径直来到郭军营门口,披甲的人都出来了。段秀实一边笑着一边往里走说:“杀一个老兵,为什么还 要披甲武装起来?我顶着我的头颅来了。”披甲的士兵为他的大胆感到十分惊愕。不久,郭出来了,段秀实批评他说:“郭子仪副元帅的功劳充满在天地之间,现在您放纵您的士兵作残暴之事,如果因此而使天子的边境地区发生动乱,这要归罪于谁呢?如果出了这种动乱,罪过就将牵连到副元帅了。现在州内的坏青年,在军队的花名册上挂上了名,杀害老百姓如此之多,别人都说‘郭尚书凭着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自己的士兵’。要是这样下去,那么郭家的功名还 能存在多久呢?”郭听了这话,对段秀实拜了又拜,说:“多亏您教导了我。”说完就呵斥他的手下人,让他们解除武装,段秀实说:“我还 没有吃晚饭,请为我备饭吧。”吃完饭,段秀实又说:“我的病发作了,希望在您这里住一宿。”于是就在军营中睡下了。郭十分紧张,告诉巡逻值夜的侯卒打更来保卫段秀实。第二天,郭同他一起到白孝德处谢罪,蒲州靠段秀实的整治才安定下来。
以柔克刚之例说——孔太守只身平乱
明孝宗时,任命孔镛做田州太守。到任才三天,州内的军队全都被调动出发到他处,而响族人突然进犯州城,众人提议关起城门来守城,孔镛说:“这是个孤立的城池,内部又空虚,守城能支持几天呢?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晓谕他们,或许他们会解围而去。”众人都感到这样做很难成功,认为孔太守的意见,是书生脱离实际的迂腐之谈。孔镛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吗?”众人说:“即便这样,应当谁前去呢?”孔镛接着说:“这是我的城池,我应当独自前去。”众人纷纷劝阻他,但孔镛立即命令准备好坐骑,并命令开城门放他出去。众人请他带着士兵去,孔否定了。峒族人望见城门开了,以为是军队出来交战,再一看,是一个官员骑着马走来了,只有两个马夫为他牵着马缰绳,而且城门随即关上了,峒族人拦住马问孔镛是干什么的,孔镛说:“我是新来的太守,你们领我到寨子里去,我有话要说。”峒族人摸不清他的底细,姑且带着他向前走去。走了很远,进入了树林中,孔镛回头一看跟从他的马夫溜走了一个。到了峒族人居住的地方,另一个马夫也溜走了。峒族人牵着马进入了山林中,夹道有许多人裸露着胸膛被捆在树上,央求孔镛救助他们;孔镛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从他们的回答中方知他们原来是州、县学中的秀才,在去州郡的路上被峒族人半路拦截来,因为不愿投顺峒族人,将被杀死。
孔镛先不顾他们,径直进入山洞,峒族人拔出刀来迎候,孔镛下了马,站在他们的茅屋里,看着他们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要让我坐下,你们这班人来参见我。”峒族人取来了一个坐榻放在屋子中央,孔镛坐下了,招呼大家上前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地走上前来。他们的首领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首领说:“莫不是孔圣人的儿孙吗?”孔镛说:“是的。”这时峒族人都围上来拜孔镛,孔镛对大家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苟且求个免于一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晚辈,怎么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而如果不听从我的话,你们可以杀了我,但是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承担了。”在场的峒族人都惊呆了,说:“要是真的像您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騷扰进犯州府。”孔镛说:“我一语已定,你们何必多疑。”众人再次拜谢。孔镛说:“我饿了,请给我备饭。”众人杀牛宰羊,还 做了麦屑做的饭招待他。孔镛饱餐了一顿,众人对他的胆量都很惊讶和佩服。孔镛当时看天色晚了,又对众人说:“今天我来不及进城了,就在这里住一宿吧。”众人为他准备好了卧室,孔镛从容入睡。第二天他吃了早饭说:“我今天回去了。你们这些人能跟随我前去取粮食、布匹吗?”众人说:“好吧。”于是牵着马,送他出树林,峒族人中有几十个骑士跟从着他。
孔镛走到山林夹道处对峒族人说:“这些秀才是好人,你们既然已经归顺朝廷,就应该放了他们,让他们跟我一起回去。”峒族人给秀才们松了绑,把帽子和衣服还 给了他们,秀才们纷纷跑了。黄昏时分,孔镛到了城门下,城楼上的官吏看见了他,惊讶地说:“必定是太守害怕而投降了峒族人,领着他们攻打城池来了。”因而,众官员抱着怀疑的心情,拒绝开城门。孔镛笑着对峒族人说,你们暂且留步,我自己进城,然后再出来稿赏你们。峒族人后退了一段距离,孔镛入城。孔镛入城后令手下人取来粮食和布帛,然后从城墙上扔给峒族人,峒族人得到粮食和布帛以后道谢而归。后来峒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以柔克刚之例说——董建华鸭子划水暗使劲
随着香港回归一天天临近,谁将成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首长(简称“特首”)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特首”是由400名委员组成的推选委员会(简称推委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选举之前有意参加“特首”竞选角逐的主要有董建华、杨铁梁、吴光正、李福善、罗德亟、贾施雅等人。
在“大市看好”董建华的形势下,董建华本人却“按兵不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尽量避而不谈,始终是出格的低调。从1992年加入香港行政局到1996年初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回避传媒,从未在电视镜头下说半句话,这使香港市民无从认识他的本来面目,连许多政界人物对他的印象也极为模糊。像他这样如此低调的显赫人物,在香港商界和政界都是罕见的。
尽管董建华采取种种“低调表现”,但事实上,董建华已经在为出任“特首”悄悄地做准备。尽管他每迈出一步都否认与参选有关,但善于观察的香港人已经摸到了下些门道。他们认为“低调行事”不仅是董建华这个人的一贯作风,目前看来更是他的有效策略。无论什么人,少说多做,总是容易给人好感的。同时,“低调行事”,自己藏于暗处,让外界留心猜测,这样每一个言行都会产生强烈的效果。再说,埋头苦干接近目标,可以少招是非,事半功倍。董建华的这种行为规则,被有的传媒说成是“鸭子划水暗使劲”。比如香港《经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鸭子在湖上划行,表面悠闲,双脚却在水里拼命拨拉。董建华的幕后参选安排,却是思虑周全而缜密的。此包括在6月辞去行政局议员一职,减少角色冲突;此后,他成立了一个智囊团,协助草撰未来十年的治港方略;他逐步将生意移交弟弟及亲信打理,又及早澄清公司一些陈年的关联交易,避免成为政敌攻击的话柄;会见不同政团,收集民情,争取各界的认识和支持……”
《经济日报》这篇文章所指出的董建华的行动,都在1996年6月和6月以后悄然展开。他展开这些行动时,采取的都是“匍匐潜行”的低调姿态。
在演说中,董建华最强调的一点是他对祖国的情怀。他直呼中国为国家,说:“香港好,国家好;国家愈好,香港愈好。”这一点在内地的人们看来不以为然,但在被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了150多年的香港,别说一般港人,就连那些长期“亲共”的爱国港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块领土,一般普遍称“大陆”、“中国”,很少有人在口头上称作自己的“国家”的。这好比离开生身父母太久太久,突然一日回到父母身边,叫“爹妈”还 一时转不过口来一样。但是董建华在演说中满怀激情直呼中国为“国家”。他强调要致力在香港社会建立起中国人的价值观:忠孝礼义廉,重视义务而不求权利。他还 声称,自己喜欢以协商的方式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说:“正如做生意,大家有问题便坐下来慢慢倾(谈)。”
董建华考虑周密的政纲和他对港人对国家的激情和责任,打动了香港民众,都认准了他是香港未来繁荣昌盛的好的领头人。
1996年12月17日,400名推委会委员汇集香港会展中心,为推选产生第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投下了神圣的一票。结果,董建华以绝大多数票当选!
至此,董建华这只沉默的“鸭子”,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香江竞渡”中,面留神左右竞争对手的状态和观众对自己的反应,一面盯紧前方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不声不响,拼命划动“水下的双蹼”。他胜利了!
以柔克刚之例说——拿破仑优待俘虏收买人心1797年2月,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越过波河,进入罗马教皇领地,同教皇军队作战。在进行谢尼奥战役时,抓到了大批俘虏。这些俘虏都是意大利人。拿破仑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和权衡得失以后,决定释放全部俘虏。在释放前,他用意大利语向俘虏们作了演说,在高谈所谓意大利的自由和教皇制度的种种弊病以后,自我夸耀说:“我是意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别是罗马人的朋友。我是为了你们的幸福到你们这里来的。现在把你们释放了,请你们回到家里,告诉你们家乡的人:法军是宗教、秩序和穷人的朋友。”面对拿破仑宽大为怀的态度,俘虏们万分感激。于是,欢呼声代替了恐惧感,战争中的仇人变成了恩人。这样做的结果是,被释放的俘虏都成了拿破仑的义务宣传员。他们到处宣传拿破仑这位“朋友”,说他是真正地爱护意大利人。释放俘虏的消息迅速传开,甚至传到了偏远的亚平宁山区,进入了许多农家茅舍,这为后来拿破仑在意大利采取军事行动和进行统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柔克刚之例说——戴高乐给部队发收音机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总统戴高乐决定同阿谈判,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然而驻阿的殖民军军官们却密谋发动兵变,以阻止戴高乐的和平计划。为瓦解兵变,戴高乐以慰问为名向驻阿部队发了几千架晶体管收音机。
就在正式会谈开始的那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了戴高乐总统的声音:“士兵们,你们面临着忠于谁的抉择。我就是法兰西,就是它命运的工具。跟我走,服从我的命令……”这声音,这语气,跟当年戴高乐流亡国外指挥反法西斯斗争时几乎完全一样。过去他们跟着戴高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还 能有别的选择吗?于是,大部分士兵都开小差了,整个兵营变得空荡荡的。就这样,戴高乐不费一槍一弹,用收音机粉碎了一场兵变。
以柔克刚之例说——麦克阿瑟宽容日本天皇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背信弃义,尤其是野蛮地虐待被俘美军官兵激起了麦克阿瑟对日本法西斯的深仇大恨。他曾怀着复仇的怒火发誓说:“我一定打回菲律宾,打败日本!”
经过3年多的奋战,日本终于在1945年被打败。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日本战后的重建工作。
这一任命使整个世界注目,人们纷纷预测,日本要遭受大规模的报复了。出乎意料的是,麦克阿瑟却主张宽恕政策。
麦克阿瑟手下的一些军官早想发泄一下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多次建议把天皇裕仁这一头号战犯处死,麦克阿瑟拒绝了;有些参谋人员为了焙耀一下战胜国的权威,建议把裕仁传到盟军最高司令部来,麦克阿瑟也没接受。他认为,这样做,会使日本人对盟军产生更强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盟军的占领。他说:“天皇会不请自来的,我们等待吧。”
果然不出所料,1945年9月27日,天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麦克阿瑟下榻的美国大使馆。麦克阿瑟获悉后,赶快来到了会见大厅的门口礼貌地迎候了天皇。在客厅就坐后,天皇见麦克阿瑟以上宾礼仪接待,十分感动,他以负罪的心情主动说道:“麦克阿瑟将军,我对贵国和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宽恕的罪行,我今天来见你,是要把我交由您所代表的各个大国来裁决,我对我的人民在战争中所做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承担全部责任。”麦克阿瑟听到这些话后,十分高兴,他回答说;“战争责任是要追究的,但天皇可以例外。请相信,您将受到我们占领军的妥善对待。”这几句话使天皇提着的心放下来,使他感动得手足无措,连声说:“谢谢,谢谢。”
麦克阿瑟的宽容政策,遭到了盟军一大批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以血还 血,惩前毖后,指责麦克阿瑟毫无道理,心怀叵测。麦克阿瑟解释说:“从感情上,我是仇恨日本人的。但一旦取得胜利,作为占领军的最高长官就不能感情用事。我现在关心的是怎样使他们重新站起来,而不是永远爬不起来。”
麦克阿瑟的宽容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以武士道精神著称的日本,美军的占领与重建并未遇到多少障碍。1951年4月16日,当麦克阿瑟离职回国时,日本总理大臣吉田茂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说:“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国人民对他的离职所感到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后,吉田茂又评论说,麦克阿瑟对裕仁处理得当,是美国对日本占领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柔克刚之例说——凭良心付钱吧
伦敦有一家名叫“拐角处”的饭店,只有两三张席位,却颇有名气,连英国BBC电视台都曾介绍过它。
可以说“拐角处”在全世界简直独一无二。这家饭店的侍者,从不向光顾考出示账单,吃饭后的顾客任由自己随便付钱。
“拐角处”的做法引起好多人的好奇,纷纷前来探个究竟,甚至有人从百慕大慕名而至,进入“拐角处”进行“良心自我测定”呢!
以柔克刚之例说——赫鲁晓夫巧答质问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揭露、批评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及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相信和器重的人,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当时干什么去了?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上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这样会使他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到:
“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条子的人站出来。
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面对着当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赫鲁晓夫不能不讲真话。但是,如果他直接承认:“当时我没有胆量批评斯大林”,势必会大大伤了自己面子,也不合一个有权威的领导人的身份。于是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人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婉转、含蓄地隐喻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失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同时赫鲁晓夫创造的这个场景还 让所有在场者感到他是那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这一策略,可谓绝妙至极。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