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经典语录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犯天下之不韪。
2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人物简介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明遗民。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政权、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视考证,开启明末清初朴学风气。治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15日),去世,享年七十岁。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集》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