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究竟有多精妙?”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是诸葛亮重要的军事创造之一。要解释清楚八阵图,首先得搞清楚一件事情古代士兵是怎样打仗的?
影视剧中经常有两军交战,双方士兵冲上去缠斗在一起的情形,很像打群架。在真实的战争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士兵(尤其是徒步兵种大多是排列成一定的阵型交战的。
凡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司马法》
军队中最小的编制为伍,五人构成,由伍长指挥;十个人为一队,由队长指挥。汉语词汇“队伍”就渊源于此,是部队的最小作战单位。
即使这样的作战单位也不是各自为战,而是排成整齐的队列,共同进退。常规的指挥手段是鸣鼓前进,鸣金后退,以旗帜指引方向。
击鼓一次前进十步,鸣金一次,后退五步。如果金鼓大乱,就表示部队失去指挥,很容易被击败。
伍长在训练中,以木板模拟战鼓,以瓦片模拟金属器用以训练士兵的队列。一伍训练成型,再与一队合练;一队练成,再与一卒合练,依次而行,最终由大将合练成为有战斗力的军阵。
伍长教其四人,以板为鼓,以瓦为金,以竿为旗。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尉缭子》
军队最基本的阵型,是方阵和圆阵。
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演变为方阵,圆阵,疏阵,密阵,钩形阵,雁行阵,玄襄阵,锥形阵等。单机游戏《三国群英传》对此有适度还原,可作参考。
《风后八阵兵法图》记载八阵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八种阵图,《唐李问对》中李靖认为是误传。
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阵,何义也?”
靖曰“传之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古诡设八名耳。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旛名;龙、虎、鸟、蛇,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李靖对八阵做出了解释,八阵并不是八种阵。八应该解释为“八方”。
方阵是最军阵的最基本形态,类似于一个“井”字格,指挥员位于正中,指挥身边八个方向的士兵。其中,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叫做“四正”;四个斜角叫做“四奇”,正兵与奇兵持有不同兵刃,进行战术配合,保证军阵发挥战斗力。
臣按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唐李问对》
“八阵”这种最基本最基本的战斗队形,在战国就已经出现。
诸葛亮推演八阵,在这种基本形态下,做出了革新,并且配了图。诸葛亮的八阵图也已失传,具体形态考证,是军事专家的工作,我无从得知。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略的适度还原诸葛亮的八阵图。
《晋史马隆传》中记载了马隆使用八阵图大破羌军骑兵。
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晋史马隆传》
这里的偏箱车是一种特制的粮车,车的一侧有宽阔的木板,比车厢高。遇到敌情,八辆车围成“井”字形,有木板的一侧向外,敌骑兵无法跳跃而过。
粮车结合处,布置有“鹿角”这种防御设施,其实就是一段准备好的树枝,有向外的树突,敌军无法从结合部钻入。士兵位于“井”字格中间,爬上粮车,用弓弩射击敌骑兵。
当然,更多的粮车也可以组成“八阵图”,一侧多放几辆车即可,但最低限度,需要八辆。
诸葛亮“推演”的八阵图,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八个方向的士兵换成了类似于“偏箱车”这种防御设施或者可移动障碍物,士兵居于“井”字格中间,用弓弩进行火力输出,抑制骑兵的冲击力,充分发挥弓弩优势。
众所周知,诸葛亮除了八阵图,另外一个军事发明就是“损益连弩”
《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诸葛连弩处理成一只弩,同时发射十支弓箭,个人并不认同。
学者基本比较认可诸葛连弩是一种连发弩,这种弩箭比传统的弩箭短,只有八寸,合现在十八厘米左右,杀伤效果比普通弩箭差,射程也很近,但通过机械装置,一支弩箭发射出去后,另一支弩箭自动上弦,从而实现连续发射,类似于现在的自动步枪。这种连发弩的“弹夹”有十支弩箭,从而实现快速发射“一弩十矢”的效果。
“八阵图”搭配连发弩,堪称绝配。但这还没完,诸葛亮还有另外一种发明“扎马钉”。
这是一种三头钉子,随便往地下一扔,总有一头朝上,八阵图阵型布置之时,紧急在敌骑兵可能的冲击道路上撒上大量扎马钉,那个酸爽。
诸葛亮的“八阵图”除了正常的阵形之外,还设有“游骑兵”,机动增援或者收割人头。
当然,这只是“八阵图”的大概形式,真正的“八阵图”比这复杂得多。
如此,小编复盘了一下卤城大战时,双方交战形势。(纯属个人猜测,是否采信,诸位看官自行取舍
司马懿的大队骑兵发起冲击时,蜀汉士兵推出各种可移动障碍物,以障碍物为依托,组成一个个临时小堡垒,游骑兵在道路上撒下大量扎马钉。
魏军骑兵都披了铠甲,但马蹄无法披甲,部分战马被扎得鲜血淋漓,被迫减慢冲击速度。冲到“八阵”之前的魏军骑兵发现无法纵马跳跃过障碍物,手中长矛也根本刺不到障碍物后的蜀军士兵,但蜀军士兵却可以在挡板掩护下,以惊人的发射频率射出弩箭。
部分魏军士兵掉下马来,奋勇爬上障碍物,被“八阵”里掩护连弩手的长枪兵扎了个透心凉。
个把神勇的士兵杀死蜀军长枪手,跳入“八阵”中,却惊喜地发现,“八阵”空间窄小,长矛根本无法挥动。被阵内持短刀的蜀军反杀。
面对这样“铜墙铁壁”的防御,不少骑兵绝望了,开始逃命,但他们发现这一个个“八阵堡垒”居然可以移动,蜀军推动障碍物“且射且前”,魏军跟在骑兵后面的步兵成为屠杀对象,八阵过处,寸草不生。
这也可以理解,司马懿卤城大战后,再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了。
取得如此辉煌胜利的蜀军,为何却输掉了这场战役?请看下回《侥幸的胜利》
完。
感谢本文作者“职业铲台”的投稿。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