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北伐",
公元229年,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结束后返回汉中,这年冬天,他将府营迁移至南山下的平原,重点修筑了“汉、乐”二城,作为整个汉中防御的基本依托。
这样一来,蜀汉的防线就有三道了。
魏延此前制定错守的“诸围”是第一道防线;诸葛亮构筑的汉、乐二城为第二道防线作“诸围”的支援基地;在汉中以南的剑阁要道建立关隘,是第三道防线。
在诸葛亮这次北伐前,蜀汉北部防御格局完全成型,固若金汤,足以抵御曹魏大军进攻。
公元230年,曹真三路大军伐蜀,被以汉、乐二城为依托的蜀汉军击败,损失了大量辎重,兵员。
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诸葛亮派魏延、吴懿以偏师西入羌中,以少胜多,大败郭淮,费曜,这就是“阳溪之战”。
此次战役之前,李严奉命从江州派军两万增援汉中,此后被诸葛亮任命为中都护,留在了汉中,负责丞相府管理事务。诸葛亮如果出征,李严就在汉中代行丞相职责。
当然,战争期间,李严这个“代理丞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前方作战的诸葛亮督运粮草。
李严是蜀汉第二号人物,能力出众,让这种重臣在后方坐镇,可见诸葛亮对北伐的重视,也符合他谨慎稳重的用兵准则,但诸葛亮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任命,给他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后果,这是后话。
公元230年到公元231年春,曹魏多地大旱,半年都没有下雨,粮食减产,关中、雍凉灾情最严重。(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三月不雨《三国志明帝纪》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判断曹魏军粮困难,再次出师北伐。此前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蜀汉打通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陆上联系,联络鲜卑轲比能起兵攻占石城响应蜀军。
诸葛亮在汉中这两年也没闲着,他囤积了大量粮草,还发明了“木牛”这种运输工具,在第四次北伐中首次使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军粮运输困难。
此时,曹真病死,司马懿空降到西部战区担任司令。这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宿敌第一次正面交锋。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兵力,颇有争议(小编这里采信认可度较高的4万兵力说法;诸葛亮的兵力少于司马懿,基本没有争议。
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唯一的一次兵力少于曹魏防守兵团。
诸葛亮再出祁山,包围了祁山堡。吸取了第二次北伐攻陈仓不克的教训,诸葛亮围而不攻,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前进大本营,等待魏军决战。
司马懿反应迅速,立即率领大军赶赴陇西。
张郃联想到此前赵云偏师取郿县的往事,建议分兵防守庸、郿,被司马懿拒绝,留下费耀和戴陵以四千精兵协助郭淮防守上邽,保护粮道,亲自率领所有主力赶到卤城与诸葛亮对峙。
司马懿也是三国杰出的军事家,准确判断出诸葛亮没有派遣偏师,庸、郿后方不必担忧,吸取了去年曹真三路伐蜀被各个击破的教训,合兵一处。
救兵如救火,司马懿却并不急于救援祁山堡,诸葛亮的战术是“围点打援”,如果贸然去解围,势必中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他在卤城对面登山倔营,与诸葛亮对峙,但坚决不与蜀汉军交战。
张郃认为,蜀汉军远到而来,兵力也少于魏军,粮道很脆弱。应该以大军牵制诸葛亮军,出奇兵截断粮道,一举粉碎诸葛亮的北伐。被司马懿再次拒绝。
司马懿的战役设想是
祁山堡很险固,诸葛亮缺乏进攻坚固据点的能力,事实上无法攻克。
诸葛亮的目的就是调出魏军,在野战中歼灭,不论救援祁山堡,还是切断粮道,都必然中了诸葛亮引蛇出洞之计。
诸葛亮的补给线很长,运粮困难。魏军补给虽然也不容易,但情况比蜀军还是要好一些。并且自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为了应对陇右后勤压力,曹魏就在上邽附近大肆屯田。
只要坚守不战,后勤压力更大的蜀汉军必然被迫撤退。
双方都是高手,照此下去,蜀汉这次北伐只能无功而返。
司马懿设计得滴水不漏的战役设想,诸葛亮却看出他有一个漏洞司马懿几乎将兵力全部集中在卤城前线,后方重要的补给基地上邽兵力不足,严重的头重脚轻式战场态势。
当然,这个破绽其实也算不上破绽,诸葛亮用兵谨慎,“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善出正兵而不善出奇,是不会深入曹魏后方去袭击上邽的。
上邽虽然兵少,城墙却很坚固,蜀军短时间内无法攻取,司马懿兵团数日内就可以赶到救援,钝兵于坚城之下,又被内外夹击,蜀汉军队将面临非常不利局面,诸葛亮善于用兵,不会如此兵行险招。
诸葛亮让司马懿的算盘落空了,他以少量兵力将司马懿兵团牵制在卤城,亲率大军奔袭上邽,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在战场出奇制胜。
他的目标也不是上邽,而是屯田,他将上邽附近大量青麦割取后,剩下的麦田也被尽数破坏。
兵力缺乏的上邽守将费耀、戴陵根本不敢阻止,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割麦,等到司马懿知道情况不妙,率军救援,诸葛亮已经布好阵势,在上邽以东等着他了。
顺便说一下,上邽守将郭淮不顾兵力不足,主动出击,加之时间紧迫,蜀军没能将所有青麦毁坏,保护了极小的一部分屯田。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就这么一点屯田,后来居然成为了战场的胜负手。
诸葛亮终于在战场上与救援上邽的司马懿兵团正面遭遇,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害怕被歼灭,凭险固守,避免交战。寻歼司马懿兵团未果的诸葛亮也只好率军返回卤城。
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汉晋春秋》
司马懿尾随诸葛亮回到了卤城前线,形势再次回到沉闷的战场对峙中,司马懿还是坚守不战,时间拖到了五月。
不歼灭或者重创司马懿兵团,诸葛亮就无法夺取陇右,但司马懿这“乌龟不露头”战术也很让人无奈。为了诱出司马懿决战,诸葛亮下达了惊人的命令撤围祁山堡!
祁山堡位于蜀军后方,也就是说,诸葛亮自断了粮道和后路。
当然,从表面上也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兵力不足,只能收缩战线,陷入内外交困境地。
魏军将士群情激奋,纷纷请战,但司马懿铁了心当缩头乌龟,让众将士大为不满。魏军以优势兵力,优势兵种(骑兵居然只能坚守不战,激进的更是明言“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空降的司令官司马懿此时威信尚未完全确立,只能同意众将之请,向诸葛亮发起进攻,以张郃率军攻南围,亲自率领主力进攻诸葛亮主营。
敌人终于出动了!诸葛亮命王平以少量兵力坚守南围;以魏延,高翔,吴班为主将,集中主力迎战司马懿。
这场仗的结果,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录。
一种是《晋书》的记载,诸葛亮兵败逃亡,损失惨重。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军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
这个记录,主流学者基本公认不可靠,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比如众所周知,此次战役张郃阵亡。逃之夭夭的诸葛亮居然还能在卤城北面的木门道伏击射死张郃,匪夷所思。
这里,小编采信另一种记载,也就是《汉晋春秋》的说法,诸葛亮大胜。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汉晋春秋》
才斩杀三千颗首级,能称为大胜?
请注意,这是“甲首”,也就是穿着铠甲的士兵首级。三国时代,曹魏还没有阔绰到士兵人人披甲程度,能够穿上全副铠甲,武装到牙齿的,只是少数精锐士兵或者小队长。加上缴获的玄铠、角弩推测,这次战役司马懿的损失至少在万人以上。
兵力和兵种都处于劣势的蜀汉军居然可以在正规战中打出这样的战绩,在古代军事史上也是颇为罕见的。这很有可能归功于诸葛亮的军事创造----八阵图。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