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绯桃》咏桃花诗鉴赏
唐彦谦
短墙荒圃四无邻, 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霑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绯桃即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大地南北,一片火红,桃花把春景点缀得美极了。“桃红又见一年春”,自古以来,桃花就是春天的象征,历代的文人雅士写了许许多多的咏桃诗。成为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给后人以美的享受。唐彦谦《绯桃》诗,以咏桃题材表达怀恋美丽自然景色之情怀,对人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首联点明桃花生长的环境:“短墙荒圃四无邻”,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桃树开花,红如烈火,形象十分鲜明,映照得大地一派春光。诗人用笔是很高明的,一用环境衬托,突出桃树形象的中心地位,二用正面描写,展现桃树开花的炽热情态。手法上的交互运用,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第二联转入静态描写。在桃花盛开的时节,赏花人流连忘返,坐地赏玩,任凭春风拂面,也不去掩袖遮挡,就连夜间下了点小雨把帽子都沾湿了也不去理会,完全被娇冶艳美的桃花吸引住了。难怪杜甫面对桃花能够吟出“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的诗句来。
第三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写对桃花的钟情。赏花人自认为是凡夫俗子,但希望能同桃花作个知心朋友。“敢同俗态期青眼”,一个“敢”字和一个“期”字,深深地表达了对桃花的崇敬心情。人有意,花也有情,“似有微词动绛唇”,桃花竟启动红红的咀唇,委婉地答应了赏花人的请求。
尾联用了《桃花源记》典故,陶渊明在那里写了一群人因避秦乱而入桃花源。因为赏花人的期望得到了满足,眼前桃花如此艳美,就如同在桃花源里的人一样,整日都没有怀恋家乡的念头,更不会有离开这里的意思。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物寄怀,为诗家常用。这首诗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桃花一往情深,以至达到忘掉一切程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精神。
全诗极力赞美桃花,但直接写到桃花形态的,只有“烈火绯桃照地春”一句,其余都是从人的感受上来表达对桃花的崇尚、痴情与追求之情的。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展现“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吴乔《围炉诗话》)
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引《四虚序》说:“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正因为难,唐彦谦在写《绯桃》时,就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如拟人、比喻、用典等,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把桃花给人的美感,与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有如置身其中之感,这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