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西江月为木犀作》咏桂花诗鉴赏
李流谦
色似蜡梅浑浅,香如薝蔔微清。更张绿幄蔽轻盈。巧著功夫斗钉。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江南江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
上片写木犀的基本特征。首二句将木犀与蜡梅、薝蔔相比较,写其色、其香。蜡梅,即腊梅,因其花色似蜡,故可写作蜡梅。“色似蜡梅浑浅”,是说木犀的花色象蜡梅,呈黄白色,但比腊梅还要浅,更显淡雅。薝蔔 (亦写作詹卜)即栀子,花开时有浓烈香气。“香如薝蔔微清”是言其芳香如薝蔔般浓郁,但又稍显清新。“更张绿幄蔽轻盈”,是写其姿态之美。木犀主干略细,而枝繁叶阔,恰似张开的绿色帷帐掩着少女般窈窕的身姿。“巧著工夫半钉”,是写其花形之巧妙。“斗钉”,又作“饾饤。唐宋时有将各色果品排列于宴席之前作为陈设,只供观赏而不食的风俗。《通雅》云:“《食经》言五色小饼盛盒累积曰斗钉。”这里是以“斗钉”作比喻,言木犀花朵虽小,但排列精巧,花簇十分美观。
下片是写木犀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构成的优美意境。“露叶涓涓月晓”,是写夜间朦胧的月光下,木犀的叶片承接着细细的露珠,晶莹闪亮,娇翠欲滴,韵致十分幽雅。“风英点点秋晴”,则是写秋高气爽的白天,朵朵小花如金色的粟粒缀满枝头,素瓣丹心,娇小玲珑,随风摇曳,别有风采。“江南江北可经行”,是写其分布之广。“经行”即行经,意谓走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都少不了木犀对大自然美景的装点。白居易《庐山桂》中有“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亦有此意。结句“梦到吴王香径”将人带入一个仿佛梦境般的美妙神奇境界。《明一统志》载:“香山在苏州府城西南六十里胥口,相传为吴王种香处,下有采香径,王尝遣美人采香于此。”此处借用这个典故恰当地渲染出桂花开放时形成的幽美意境。株株木犀宛若身着绿衣、轻盈袅娜的采香美女;而沁人心脾的桂花芳香,四处飘荡,如一片香海,“幽香闻十里”“芳誉亘千乡 ”。徜徉于这种幽美的境界之中,如身临迷离奇纪的梦境,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这首词正象所咏的木犀一样,写得纤巧玲珑,清秀淡雅。诗人观察精细,善于把握木犀的各种特征,从花的颜色、芳香,到枝叶的姿态、花簇的形状,都用简洁的语言做了准确的描写,层次清晰有序。状物不用直言,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物象灵秀、鲜活;写境则注重时空的可视性,画面清丽,韵致幽远。这首词,与其《于尺乐 ·为海棠作》都是就花咏花之作,虽有逼真、生动的描摹,却只停留在自然之物的本身,缺少与社会、人生相通的内在意蕴。所以,它只能如罗丹所言,是一种“低级的精确”。而这样的作品是难以打动人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