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吕温·道州城北楼观李花》原文及赏析

2023-01-10 13:30:21

  《李花·道州城北楼观李花》咏李花诗鉴赏

  吕温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

  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咏物之作,最重托意。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首成功的咏物诗,应是神似与形似、意与象的高度统一。就其所咏的对象,须包含诗人深邃的寓意;就其所咏之物本身的形象,须给读者以鲜明生动的物的印象。吕温的这首咏李花诗,堪称神貌兼备的一篇佳作。

  诗作于贬谪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刺史期间。要真正读懂并体会这首诗的托意,还得寻绎一下游离于诗外的情感脉络。

  吕温深得王叔文赏识。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旋拜左拾遗,仕途上颇为得意。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使吐蕃,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皆受累贬逐,吕温因奉使吐蕃幸免。后为刑部郎中,由于与窦群、羊士谔奏劾李吉甫而贬道州刺史,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诗人贬谪道州期间,常常追忆奉使吐蕃之经历,写了不少兴感述怀之作。这首赏李花诗亦披露了这种心境。诗人在观花同时,引花自况,道出了孤节自怜、不为人解的精神苦闷。

  诗的一、二两句,先以写意的笔法状李花繁茂洁白貌。用“疑”“似”两字描绘李花在“我”眼中的形象。诗人对李花形态的摹写带着浓烈的主观色彩。“关山月”“沙场雪”纯系特定环境、特定心境之下的喻体,它们都是边地景物,诗人在此以“关山月”“沙场雪”来比拟李花之明皓素净,勾勒出广阔背景下的物态形象:月照花林、雪映琼枝。观花之人的思绪亦自然而然地飘向遥远而又清晰的过去,至此为止,物的形象已真切可感,如果下文再就物写物,则意尽而无情趣,然诗人却非常自如地承上概括性的两句,顺势宕开:“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人耶? 物耶? 推进一层,使物我融为一体,不可轻分。与其说是在观赏李花,毋宁说是在对花诉说衷肠。“使西域”暗点诗人出使吐蕃之举,又可意关李树之于环境极强的适应性。“幽情”一词语意模糊却又极耐咀嚼。其间,似乎有赏花人似花如雪般高洁豁然胸怀的表白,有鲜为人知之深情苦意的喟叹,也有难以释怀之往事的久久反思,“幽情望超越”五字笼罩后面二联。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是对超越之致的构想,颇似陶潜采菊东篱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式的感悟。诗人与李花相对无语,相看不厌,悠然神会,此际已无意言述,唯有物我心息相通,一切都在默默之间对应、交流、熔铸,最后才迸出花岂“感人”人“自怜”之苦意,卒章显志,并返扣上面“幽情”语。整首诗的托意也顿时明朗。

  吕温在这首观李花诗中不自觉地把李花之物象纳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在李花身上,我们感觉到了诗人寄寓的理想人格,以李花之纯净洁白佐证自己拥有的高标清姿,花之感人与人之自怜,两相依辅,此乃观花之真旨所在。

  顺便提一下,从两《唐书》反映出当时有些人对吕温颇有微词。诗人咏李花该是苦闷之心欲求表白理解的一种方式,故在字里行间每每表露出与身世经历追求相关连的种种意蕴,此种咏物诗真可视为心迹双清之诗。

相关推荐

  • 《陆希声·李径》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