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米囊花》咏罂粟花诗鉴赏
郭震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这首咏米囊花诗颇有寓意。首句“开花空道胜于草”意思是不要夸奖米囊花开胜过草。米囊花花朵秀丽端庄,锦绣夺目,当然不是草所能比拟的。而在这句里对米囊花的评价起点就不高,仅“胜草”而已。而且,就这一评价,诗人也认为是“空道”,没有意义的白说。可见在诗人心目中,这米囊花地位实在不高。话里透出了作者对此花颇不以为然的意味。为什么? 什么原因使诗人对大家都称道的米囊花抱着如此不屑一顾的姿态呢?第二句“结实何曾济得民”此花称米囊,因其实颇似米粒状。但能济民吗?诗人在这里循名责实,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不由得读者肃然起敬。诗人所问有道理。第三、四句是写米囊花是在这反问基础上而引发的。由于其答案本身就已潜存于提问中,是不答自明的。所以“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一语就同样明显地包含着作者的不以为然情绪。米囊花号称米囊,结实不能济民,但其一生,却是在弦管之乐声中度过,而那些田地里能够结实济民的禾与黍,都是默默无闻的。唐时达官权贵赏花常以乐伴奏。诗人所写也是实情。从艺术欣赏角度看,谁不愿赏花。诗人却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从中悟出人生哲理。默默奉惜者,有功于民者,不一定能得到应有待遇,而相反的却可以“弦管声中度青春”。“却笑”,是从米囊花角度说的,但诗人却是站在野田禾与黍一边的。从咏花诗角度说,诗人不是以称颂赞美之语写其形、色之美,而是循名责实,从与禾与黍的对比中,反映了诗人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晚唐聂夷中有《公子家》诗曰:“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可以看作是这首咏米囊花诗的同调。应该说,这是很有特色的咏花诗,立意新颖,发人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