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凌霄》咏凌霄诗鉴赏
洪适
天借凭依便,云霄若可凌。
莫教风拔木,却羡水飘萍。
本诗的表面意义虽很浅近,但其深层的意蕴却极其深刻。在解析本诗之前,有必要首先简略了解一下洪适的为人。
洪适字景伯,是南宋初期耿直而有节操的著名大臣洪皓的长子。他自幼聪敏,悟性很好,与弟弟洪遵、洪迈先后中词科,由是三洪文名誉满天下(参见《中国人名大辞典》671页)。他父亲洪皓在南北宋之交曾出使金国,粘罕逼迫其出任刘豫的伪官,他坚决不从而被流放。后来金统治者闻知他的大名,命他为翰林学士、中京副留守等要职,他仍固辞不就,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后被赦回国,又与卖国贼秦桧不和,是个脊梁坚硬,骨气极高,决无依托而自立于天地之间的男子汉。洪适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也很注重操行名节,同时又有经世济民之才。当金兵第二次南侵淮河流域的时候,他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诏对称旨,深得孝宗的器重,其后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等要职,是一时名臣。此诗讽刺了那些依附于权贵而气势凌人的卑劣小人的丑态,并以此反衬出那些伟岸独立的大丈夫的形象。
“天借凭依便,云霄若可凌”二句是说,上天给予凌霄花以凭借依附他物的方便条件,生就的藤蔓善于爬行攀援,所以缠绕着其它树木青云直上,看它那种姿态,好象要爬上天空,超越云霄之上一般,大有不可一世的派头。这两句诗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凌霄花凭借他物而盛气凌人的可憎面目。后两句突转,撕去其表面的伪装,尖锐地揭露其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如果狂风不把树木折断拔起,凌霄花还可以装腔作势,倘若树被吹折拔起的话,看你凌霄花还依傍何物,那时就该象无根的飘蓬一样四处飘转,行无定踪,就连在水上漂浮的浮萍也不如了。因为浮萍虽然在水面上荡来荡去,但毕竞还有水面这个依附之物,而凌霄花却一无所有毫无依傍了。所以此时的凌霄花反而要企羡水上的浮萍,这真是个既令人鄙视而又可悲哀的形象。
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等级制,人身依附关系很强,这种情况在官僚体系中尤甚。“朝中有人好做官”是公理,“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是常情。于是许多人便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专门靠谄媚奉迎仕进发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取决于其出身和社会关系,与本人的智能才干关系不大。有依托者趾高气扬,无门径者空怀愤懑。这是极端丑恶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的人们对此都深恶痛绝。而且一个权势者倒台,又要有一批党羽随着被贬,有的甚或被杀头,这与凌霄花和其所攀附之树木的关系又相类似。因此,这首小诗便有很普遍的社会意义。
本诗在艺术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强烈的对比产生了令人心灵震颤的艺术效果。凌霄花“凭依”得势时的骄恣神态与“风拔木”后的可怜状形成的强烈反差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从而受到启发。另外一点就是诗的第二句巧妙地利用了藏字的修辞方法。“云霄若可凌”之中暗藏“凌霄”二字。其意是说名为“凌霄”真好象“可凌”“云霄”似的,讽刺意味很强,需仔细体会方可悟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