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抹浓堆翠却烟,老松无数更苍然:
石梯又入千峰去,时见楼台夕照边。
福严寺,位于衡山掷钵峰下,南朝陈光大元年(567),由南岳高僧慧思创建。它是南岳衡山著名佛寺之一。此诗即写作者于黄昏归途中所见衡山之景色。
诗作开篇,先从大处落笔,写出衡岳青翠葱茏的特色。“浅抹浓堆”一语,以绘画喻大自然造化之妙。“抹”,轻描淡写也; “堆”,浓墨重彩也,二字用得十分生动,将衡岳翠色深浅不同的层次感鲜明地状写出来。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继之以 “翠却烟”三字,仍然就青翠之色唤起的视觉感受着笔,进一步渲染: 南方山间,黄昏时常生烟岚,但此时衡岳一派葱茏,竟象驱退了轻烟薄霭的笼罩一般,不减其鲜翠直扑人眼帘。这里以烟为反衬,烘托出衡岳郁郁葱葱的生气。在这一派郁葱中,尤其以无数老松引人注目,这些老松不仅不呈衰老之态,反而苍苍然更具蓬勃生机,这又更进一层渲染出衡岳的森莽气象。然后,诗人变换视野,将目光投向纵深处去,只见“石梯又入千峰去”,此句平平道出却意味深长,一个“又”字,与上一句“更”字紧扣密合,乃是借上文极力描写之势层层递进,又隐隐挑动下文: 眼前之景色已是如此美不胜收,千峰深藏处还有些什么样的佳境呢? 不禁令人大生遐想,直欲一探究竟。最后一句 “时见楼台夕照边”,便紧承第三句而来: 千峰遮掩的深幽之处固不得而见,但夕照辉映下,不时可见点点楼台绰约姿影。所谓“时见”,当是诗人行于曲折山径上的视觉效果,峰回路转,妙景纷呈,千峰深处果然大有佳境啊。
此诗以目光横观纵览的游动变换为线索结构全篇,诗人抓住衡岳郁葱青翠的山色为基调,点之以苍然老松、深幽石径、夕照楼台等物象,构成一幅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的画面,展现出衡山深幽静谧而又充满盎然生气的独特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