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清·梁无枝《癸未上巳与调夫弟登小浮山》原文及赏析

2023-02-03 14:21:37

  欲共采兰去,行吟古涧边。

  数峰青到地,一水绿浮天。

  径转流云曲,池开养月圆。

  还疑凿空手,灵鹫挟飞仙。

  这首五言律诗写作者于上巳节即农历三月初三日,与调夫弟同登广东罗浮山中的浮山所见的山水景物。罗山较大,浮山较小,故称后者为“小浮山”。此诗采用移步换景手法,一路写来,从浮山脚直写到浮山顶,显出 “登” 意。

  首联“欲共采兰去,行吟古涧边”,先写二人于上巳节春游至浮山脚下溪涧边。前句写春游的目的是去山上采撷春兰,情致高雅; 当来到古老的山涧旁边,漫步吟诗,留连不舍,亦显出文人的情趣。旧俗上巳这一天要临水祓(fú扶)除不祥,叫做“修禊(xì细)”,后来演变为在水边宴饮游嬉的风俗,杜甫《丽人行》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作者等二人之所以 “行吟古涧边”与上巳这一天的风俗显然有关。在古涧边扑面而来的是春天的浓绿。故颔联云: “数峰青到地, 一水绿浮天。”前句写作者仰望所见罗山峰从顶端直到山脚都是青苍之色; 低头所见,古涧中溪水本已碧绿清澈,又浮动着云天中的青碧倒影,更加绿得醉人。这一联以浓墨重彩写山水天地之色,显示出浮山的盎然春意。此时作者等二人尚在山脚溪边。颈联“径转流云曲,池开养月圆”则转向写登山时所见。前一句写山回路转,流云亦随山径赋形,似白色绸带,曲折盘绕,呈现出流动美与曲线美,此为实景。后一句写罗浮山的名胜之一洗月洞,水池敞开,此处离天更近,当可以清晰地映出一轮圆月; 但“养月圆”乃是虚景,是想象之境,因为此时是白天。这一联虚实相生,写罗浮山中的美景,又显得清淡空灵。尾联“还疑凿空手,灵鹫挟飞仙”,是写登上山顶后对浮山总体风貌的审美感受。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怀疑偌大的浮山是某一个善于开通道路的人即“飞仙”打开了重重障碍,使得原在印度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说法之地的灵鹫山随“飞仙菩萨”飞到此地。这一种神思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文心雕龙《神思》)。这就为浮山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得浮山整体上具有了灵性,得到一种生命的升华。尾句中的“挟(xié协)”即夹持,如《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苏轼《前赤壁赋》: “挟飞仙似遨游”。我以为尾联还可有一解: 浮山传说是海上仙山蓬莱之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併体。又,罗浮山被道教列为第七洞天,传称晋葛洪在此山修道成仙。此“灵鹫”亦可理解为指代“灵山”即蓬莱山,意谓浮山是蓬莱山移到此地。这样就与罗浮山为道教胜地挂上了钩,亦讲得通。

  此诗以写实景为主,兼及虚景,意象既具体又空灵,描叙的脉络甚清晰。诗人步步登高,诗意亦逐渐升华。

相关推荐

  • 宋·曾巩《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 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原文及赏析
  • 宋·杨万里《湖天暮景》原文及赏析
  • 宋·章甫《湖上吟》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原文及赏析
  • 清·谭嗣同《邠州》原文及赏析
  • 明·袁宏道《道中随事口占三首》原文及赏析
  • 唐·韩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及赏析
  • 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赏析
  • 宋·杨万里《小池》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