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毡庐雨点粗,何人为觅引光奴?
晓来泼墨秋山上,欲写米家从猎图。
此诗写塞外风光。一二两句,写塞外夜雨的景象。住在毡帐之中,夜听风雨之声,这本身就带有边塞风味。塞外的风雨不象江南地区那样风酥雨腻,粗大的雨点,淅淅沥沥,噼噼啪啪地打在毡帐上,一夜未停,与 “画船听雨眠” 的境界全然不同。“一夜毡庐雨点粗”句,捕捉到了边塞夜雨的特色和情趣。风雨之夜,漆黑一团,除了一刹那的雷鸣闪电,能划破夜空的黑暗以外,想寻找一点光亮是困难的。“何人为觅引光奴”一句,就是写个中情景。“引光奴”,作者自注为“焠灯”。即用以点灯的火引子,旧时北方称“焠枚”,又称“火纸枚”,常用打火石取火。夜雨潇潇,何人能为自己寻找来火引子呢?这一句问话也富有毡庐夜雨的生活情趣。
三四两句,用虚拟的手法,写自己天明以后的打算。作者设想在天明之后,登上山去,画一张泼墨画,打算宗法米家父子的画法,绘出一幅秋山从猎图来。“米家”指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父子。米芾字元章,世称米南宫,他的山水画,远宗王洽,近师董源,别出新意,自成一派。其子米友仁,书画能传家学,略变其父风格,自具特色,世称小米。后人称米氏父子所绘山水为米家山。
此诗由写夜雨翻出雨后写生作画,因想成妙。而且想象中要画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山水画,而是“从猎图”。塞外本来是打猎的好场所,画 “从猎图” 又道出了边塞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