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明·顾炎武《秋山二首》原文及赏析

2023-02-22 10:42:29

  秋山复秋山, 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 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 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 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 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 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 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 犹在城南间。

  秋山复秋水, 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 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 白虹属军垒。

  可怜壮哉县, 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 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麇, 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 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 存亡自今始。

  〔右甄〕右翼。长阵叫做甄。〔左拒〕左翼。方阵叫做拒。〔吴口〕吴地的人。〔鄢(yan)郢(ying)〕楚国都城。〔天狗〕陨星的一种。〔巫门〕苏州城门名。〔归元〕断头。〔断脰(dou)〕断颈。〔麇(jun)〕春秋时楚地名。〔歆〕享受祭祀。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建立王朝,即向南方大举进攻。南京的南明王朝,腐败不堪,忙于内讧,不能组织军队统一抵抗。只有各地人民和少数将领坚守孤城,誓死抗战。在这些战斗中,清兵暴露出野蛮凶残的本性,杀戮洗劫被占领的城市。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典型事例。顾炎武亲身参与抗清运动,写了一些反映历史真实的诗篇,如他的《京口即事》、《精卫》和本篇《秋山》。本诗作于顺治二年(1645),是年五月,清兵陷南京,七月,苏州、昆山等地相继沦陷。江阴、嘉定、松江等地人民奋起反抗,遭到清兵极其残酷的屠杀与掠夺。诗篇反映当时清兵进展迅速、屠杀惨绝和江南人民斗争的壮烈。

  《秋山》诗共两首。第一首,开头两句:“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天殷。”写嘉定人民在抗清时不利的自然气候。顺治二年,“七月三日大雨,城隅崩,架巨木支之,明日雨益甚,城大崩。”(见旧注引《明史·侯峒曾传》)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抵抗乘胜前进的清兵是很困难的。“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这六句是写当时战况。“昨日”、“今日”,时间很短;“江口”是长江口,“山边”,旧注说是金山边,两处相距二三百里,时间短,距离长,极言清兵进军之神速。“右甄溃”,“左拒残”,是说义军的左右翼已溃不成军了。胜利的希望是没有了,但抗敌的决心决不改变。这时清兵的云梯、冲车已冲上了城头。把我们的旌旗埋入地下,同敌人以死相拼,叫他们什么也得不到。“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这是借用历史典故作比喻。秦昭襄王十七年,秦将白起大败赵兵于长平,坑赵卒四十万人,此极言嘉定被屠死人之多。“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根据《嘉定屠城纪略》记载:“七月初六日,李成栋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豕等物,三百余艘往娄东(今江苏太仓)”。清兵虏掠去的人和物,用三百条大船运往北方,船船都装有年轻美貌的女子。被掠的江南人跟随着骆驼队走,在一路胡笳声中走出山海关,到满族人的老家去做奴隶。最后两句:“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这里又借用《战国策》中的一个典故,“雍门司马谓齐王曰:‘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集于城南下者以数百。’”楚人不愿降秦者很多。诗句的意思是,江南土地虽被清兵占领,可是不愿降清的汉人还很多,人心是不易征服的。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两诗开头有“连山殷”、“红未已”,这些红颜色,都是暗示出这一场大血战,“伏尸遍冈峦”。接下去八句,是写战后江南的一遍惨象。“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战死的人腐烂了,白骨遍地,傍晚发出淡绿色磷光在闪烁,昔日的城市,如今是鬼火出没。这是天狗灾星降落在苏州。荆轲刺秦王时白虹贯日,如今又再现了,显示出这一带大战的降临。昔日富庶繁华的地方,在这场兵乱以后,荆杞丛生,几成废墟。在抗清中丢头断颈的都是些贤大夫、好官吏、良家子弟。下面四句,用历史的事迹来赞颂江南人民抗清的决心。“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这是用春秋时两个历史故事,说明江南人民复仇的决心。《左传》定公五年,吴国侵楚,军队驻在楚地麇,楚将子期打算用火攻吴军。楚将子西说:我们的父兄被打死还没有掩埋,现在使用火攻欠妥。子期说:我们的国都亡了,死的人如果能死后有知,可以期望享受以前规模的祭祀,难道还怕火攻吴军,于是火攻吴军而大败之。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栖于会稽山,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靠越国人民的力量灭吴报仇,人民是能为国出死力的。最后两句是结束全诗,“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人民反清的义气旺盛,恢复故国的工作,就要从现在做起。

  顾炎武《秋山》诗,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族气节的崇高品格,热情歌颂了广大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英勇斗争,充满着乐观的英雄气概。

相关推荐

  •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及赏析
  • 宋·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
  • 宋·朱敦儒《相见欢》原文及赏析
  • 清·魏禧《登雨花台》原文及赏析
  • 宋·陈与义《牡丹》原文及赏析
  • 宋·赵佶《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原文及赏析
  • 明·夏完淳《烛影摇红》原文及赏析
  • 明·陈子龙《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 宋·黄机《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 宋·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