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馀姚(今浙江绍兴)人。曾任隋朝秘书郎,入唐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后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为人忠直,善文辞,工书法,有《虞永兴集》。
这首诗借蝉表述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远播,说明人品格高、学识富,自然名声大、影响广。
“垂緌饮清露”,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性高洁,栖高饮露。诗人以“垂緌”状蝉的外形,隐写其身份的高贵,以“饮清露”说蝉的食性,暗寓其品行高尚。“流响出疏桐”,以“疏”写桐,意在说明桐树高耸,枝叶稀疏。“流响”,声音远播。这是说蝉有本领、有作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声远是因为“居高”——身份高、品格高,回应上两句的句意。一个“自”字,点明此乃本身条件使然,因而顺接“非是藉秋风”,不是凭藉外力而成的。的确如此,人的声名远播,交口称誉,是“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人的身份地位,不是靠有做官的爸爸,有僚属的拍马,有权势地位,有吹嘘的喇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