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定风波2》原文及赏析

2023-04-13 11:18:31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

  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纵有回文重叠意,

  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

  候虫声接杵声长。

  这是思妇秋夜怀念远方游子的一篇佳作。“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写女主人公所闻所见。秋天的深夜,传来大雁的叫声。北雁南飞,正是秋凉已至的物候。长空雁鸣,格外觉得凄冷。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久久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不回到温暖宁馨的家中? 鸿雁传书,古代传为佳话,为什么游子杳无音信? 夜未央,夜深沉,坐以待旦的女主人公不仅感到环境冰冷,更觉得内心凄清。于是她走近窗前,痴望着濛濛月色笼罩的莲塘。“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子夜歌》),多少哀怨紧锁心头。莲谐音怜,怜者爱也。她的柔情蜜意念着心上人。月色茫茫,象她心上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也是她痴心的期待,黯然而惨淡。所闻所见,触发了她的思绪,于是由含蓄的借景抒情而直抒胸臆:“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往事”是由雁叫、烟月引起的。容易,这里是随便的意思。种种往事哪能随便想起? 因为它带来的是无限惆怅。平时尚且不能随便想起,更何况是令人伤感的秋天,是寒气袭人的深夜,是九折回肠的彻夜相思之时! “惆怅”二字,实具千钧之力。往事不堪回首,现实更加悲怆,“故人迢递在潇湘。”眼下,心上人仍旧羁旅飘泊于苍梧之野、潇湘之滨。这一句把前面所写的景与情融会连贯一气,揭示了感情的内涵。上片所写,近似曹丕《燕歌行》的开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但《燕歌行》平直散淡,词则深曲细密,蕴涵的言外之意更为丰富。

  下片承“故人迢递在潇湘”,转思音书频寄,然而,“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 ”远隔千里,连音信都难传递。《晋书·列女传》载,前秦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在锦缎上织成回文璇玑图诗寄丈夫。武则天《璇玑图序》云:“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锦书回文成为夫妇间书信的美称。“回文重叠”,既是织锦回文,许多诗句重叠其间的本意,又有层层叠叠、萦绕心头的深情厚意。“纵有”是假设之词,实际并未写信。不是不写,而是无人捎去。“谁寄”可解为“谁与寄”,谁能捎去。相思不能见,音讯也难通,无可奈何,“解鬟临镜泣残妆”。面对梳妆台,解开了头上环形耸起的发髻,看到了镜中憔悴的面影,不禁掉下痛心之泪。青春不再,容颜难驻,劳燕分飞,怎不对镜泣下?虽说卸妆就寝,但转辗反侧,无法入梦。“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铸成鸭子形状的香炉中的沉水香,已经燃尽,香炉也变得冰冷。此时夜将尽,天将明,而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因为她的愁思是如此沉重深长。由“夜未央”到“金鸭冷”,是时间的推移,由“惆怅”到“愁永”,是相思情的深化。离别是悲苦的,会面无期是痛苦的,音讯不通是难以忍受的。“愁永”的含义就在于此。“候虫声接杵声长。”女主人公望着黑暗,听着秋虫的悲鸣和捣衣的杵声,思潮起伏。词由雁叫开始,以秋虫唧唧、捣衣声声作结,节令分明,悲秋之意不言而喻,又极尽呼应之妙。捣衣声声,又有关心游子寒暖的寓意。大雁在长空,秋虫遍田野,人间传杵声,广漠的空间,充盈着悲声。这把思妇的悲愁扩大了,延展了,强化了。深情与氛围相得益彰,令人感动。

相关推荐

  • 《更漏子》原文及赏析
  • 《念奴娇》原文及赏析
  • 《遗林鸿》原文及赏析
  • 《醉花间》原文及赏析
  • 《应天长》原文及赏析
  • 《〔北双调〕沉醉东风》原文及赏析
  • 《虞美人2》原文及赏析
  • 《〔南仙吕〕月儿高》原文及赏析
  • 《杨柳枝》原文及赏析
  • 《〔南双调〕锁南枝》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