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少室山人旧草庐①,隔朝换作紫阳居②。
一松门外张华盖③,五老云中看读书④。
白鹿仙踪流水⑤, 青衿灯火讲堂⑥。
人间何处寻精⑦, 稷下淹中恐不⑧。
【题解】
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距星子县城约7公里。唐贞元元年(785),洛阳人李渤、李涉隐居庐山,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宝历元年(825)李渤任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唐末兵乱,不少人来此读书,宋初被扩为书院,南宋朱熹、陆九渊等学者都曾到此讲学,成为宋代著名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背山临溪,环境清幽,为览胜佳地。此写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及其盛衰。
【作者】
袁枚,清代诗人,生平见前江苏《歌风台二首》诗。
【注释】
①少室山人:即李渤。早年他曾隐居嵩山最高峰少室山(在河南登封县北),遂号少室山人。②紫阳:即朱熹。其早年居福建崇安时,厅堂题额“紫阳书堂”,故也称紫阳。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今星子县),重建白鹿院宇,在此讲学。③华盖:车盖。此指枝叶郁茂,遮天蔽日的松树。④五老:五老峰。⑤白鹿仙踪:据说李渤驯养的白鹿,后成仙不知所向。⑥青衿:古代学子衣着,此借指读书人。⑦精舍:学舍、讲学之所。⑧稷下:古地名,在战国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宣王在此设学馆,广招天下学士讲学,一时成为文人荟萃的中心。淹中: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文化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