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王玉辉的主要事迹和人物形象分析

2020-03-19 22:08:10

  王蕴,字玉辉,南直隶徽州府人。在我看来,王玉辉是《儒林外史》书中最可怜的一个人。关于他的故事不长,但令人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不过我对他的同情还是超过反感。

  余大先生常年在外坐馆,回到家乡不久,喜事来报,选了徽州府学训导。余氏兄弟棠棣情深,大先生舍不得乍聚又别,邀着二先生一道赴任。徽州是有人文的地方,余大先生又本来极有文名,所以一到任,就受到当地学界的热烈欢迎。会见之下,“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谈的都是些有学问的话,“众人越发钦敬,每天家里也有几个秀才来往。”

  这一天,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秀才,“头戴方巾,身穿旧宝蓝直裰,面皮深黑,花白胡须”,手里拿的是门生帖——这人就是王玉辉。余大先生也素知其名,所以把训导的身份放在一边,不肯以生视之:“玉兄,二十年闻声相思,而今才得一见。我和你只好论兄弟,不必拘这些俗套。”就请到里面书房里坐,又叫二先生来一块会着。王玉辉依然谦恭执礼,不肯僭越。三人论道,谈的都是学问,颇为投机。王玉辉平生有一宏志,要纂三部书来嘉惠后学,一部礼书,一部字书,一部乡约书。这不是坏事,教子弟们知书习礼,事亲敬长,有利于教化民众,匡正世风——虽然由迂拙的王玉辉来做,做出来的东西也未见得于教化、匡正有什么真正的益处,然而精神可嘉。况且王玉辉因这三部书,“手不停披”,连做馆的功夫都没有,日子过得也清苦,所以大先生、二先生很关心他的家境。王玉辉家离城十五里(辛苦老人家远道走了来!),一儿四女,大女儿在娘家守节,另外三个都出嫁不上一年多。第二日,大先生亲自下乡来看望他,坐了一会,去了;第三日,二先生便带人送来了一石米、一两银子,还致歉所赠无多:“贵处这学署清苦,兼之家兄初到。虞博士在南京几十两的拿着送与名士用,家兄也想学他。”——余大先生可爱之人!正聊着,王玉辉三女儿夫家来人送信:“我家相公病的狠,相公娘叫我来请老爹到那里去看看。”——接下来的故事就非常地令人不忍卒读了。

  王玉辉送走了二先生,走了二十里(辛苦!),到了女婿家。女婿果然病重,医药无效,几天后就不在了。王玉辉的女儿哭得“天愁地惨”,候着丈夫入过殓,出来拜公婆和父亲,道:“我一个大姐姐死了丈夫,在家累着父亲养活,而今我又死了丈夫,难道又要父亲养活不成?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王玉辉道:“你如今要怎样?”(这一句问的残忍!)三姑娘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公婆两个听见这话,“惊得泪如雨下”,急急苦劝;王玉辉却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返阻拦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妻子得信,责备王玉辉:“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个女儿要死,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王玉辉还说:“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妻子痛哭流涕,赶到亲家去劝女儿;然而王玉辉的女儿心意已决,“每日梳洗,陪着母亲坐,只是茶饭全然不吃。”做母亲的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抬了回家。而王玉辉在家,“依旧看书写字,候女儿的信息。”几天后,消息送到门上:“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王妻听见,哭得死去活来,王玉辉走到床前说:“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这故事是书中最惨烈的故事,比一切的故事更真切地展现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徽州是繁富之邦,“仓廪实而知礼节”,徽商财富聚集之后,很重视子弟的教育,人文气息比一般地方都厚;然而同时,受礼教中那些桎梏人性的糟粕的毒害也比一般地方更深。尤其是徽商常年在外,为了保证男权的尊严不受损害,对留守在家中的女性的要求格外严厉,所以徽州又是最出节烈贞女的地方。现今保存最完整的贞节牌坊群“棠樾牌坊群”,就在徽州(安徽歙县),或可为一佐证。王玉辉为人处事的迂拙不是什么不可容忍的缺点,甚至可能是让人觉得老人家可爱的地方,一如余大先生的迂直。然而他那样自觉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执行惨无人道的节烈观念,足以令人不寒而栗。王玉辉的女儿无疑是打小从父亲那里接受惯了这种节烈观念的熏陶,并且一直都是谨从父亲教诲的孝顺女儿,所以她也同样自觉地做出了“殉夫”的决定——思想上的肯定与接受,可以这样坚定地战胜人性的本能与情感的难以割舍,真是无可救药,令人既痛恨,又无奈,甚至难以不感到几分恐怖。故事读到这里,觉得王玉辉可怜,更可恨。他的女儿是被礼教害死的,但更直接的,其实就是被他这个不仅自己自觉地信奉泯灭人性的礼教,而且还以此熏陶儿女的父亲害死的!

  余大先生知道,“大惊,不胜惨然”,亲往拜祭,随即传令办备文书以请旌表——这也是余大先生能为王玉辉做的最切实的事了。“三学的人,听见老师如此隆重,也就纷纷来祭奠的,不计其数。”批文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坊”——徽州府又起了一座贞节牌坊。仪式隆重:知县出动,摆齐了执事,阖县绅衿,都穿着公服,步行来送烈女入祠。“知县祭、本学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一家出了烈女,不仅光耀自家的门楣,而且是一县的大事,从精神上的表彰到赋役减免这样的物质鼓励,受益者众多,饮水思源,大家要奉王玉辉来上坐,“说他生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而“王玉辉到了此时,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就为这一句话,我对王玉辉的同情超过了反感。

  王玉辉不阻拦、甚至还鼓励女儿殉夫,这样忍心,实在可恨;然而他却是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在做着符合圣贤之道的好事,所以在他看来,骂他呆的妻子才是呆子,不懂圣贤之道的呆子,和那些需要他做乡约书开启心智的“愚民”一样。信念的坚定支撑着他在内心深处亲情与礼教的争斗中,始终自觉地维护礼教,而决不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制度的不合情、不合理,更不肯提出一丝一毫的质疑。这种真心诚意的执迷不悟,是最让人生气却无奈的事。“死的好!死的好!”的仰天大笑,与其以礼教维护者的人性异化来解释;莫若理解为苍白的礼教面对鲜活的人性时显露的色厉内荏,以及为了掩饰这种色厉内荏而不得不做的自我说服与掩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王玉辉忍心地坐视女儿寻死,甚至通过暗示性的怂恿对女儿的殉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造成了自己作为生身父亲的巨大痛苦,他将这种痛苦消解为供奉给至高无上的礼教的牺牲,以此达到净化的效果,获得内心的平衡;而当这种牺牲被外界解释为做父亲的成就(生养了为伦纪生色的好女儿)、事实上造成他因女儿的殉死自身获得利益时,内心的平衡被打破了,亲情的谴责终于冲破礼教的说理迸发出来,使他心伤欲碎,不愿见任何不可能理解他的哀痛的不相干的外人——这是王玉辉为礼教所桎梏的麻木灵魂中人性温情不能自已的闪现,是使我们暂且原谅他的愚昧、迂腐、忍心、执迷不悟,对其不幸寄予哀伤与同情的一个理由。

  女儿死后,王玉辉不忍在家日日看老妻悲恸(那是对他自己的一种鞭笞),外出作游。一路“悲悼女儿,凄凄惶惶”,来到南京。行前余大先生热心为他写了荐书,去拜访庄杜迟武诸贤人,然而,“因虞博士选在浙江做官,杜少卿寻他去了;庄征君到故乡去修祖坟;迟衡山、武正字都到远处做馆去了,一个也遇不着。”王玉辉的愚昧、迂腐,以及由此造成的间接害死女儿的忍心之举,是真正明晰圣贤之道、充满人性光辉的庄虞杜迟诸贤人所鄙薄的;然而王玉辉又实在是可怜的良善愚人,不当在痛斥之列,所以,还是不见面的好。王玉辉在南京遇到的故交之子邓质夫,与其言语投机,或可看作是王玉辉的一个分身。在王玉辉离开南京之后,邓质夫见到了玄武湖贤士群体中最为世俗化的人物武正字,转交了余大先生为王玉辉作的荐书。然而,会见之下,是“彼此不相值”。这个结果暗示性地说明了,虽然王玉辉有慕圣贤之诚意,在南京还特地瞻拜过具有圣贤象征意味的泰伯祠,但他终究与庄虞杜迟诸贤人不是一路人,难以同日而语。作者不肯让他见到心仪的贤人,或者多少是对他的一种惩罚。

  王玉辉本性良善,书中赠称“遗贤”,然而终不过是一迂拙、痴迷、害人又害己的腐儒,不当在上品之列。王玉辉是儒林中的中品人物。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分回介绍

  主要人物介绍王冕范进周进严监生严贡生沈琼枝鲁小姐胡屠户王惠、严致和、汤奉虞博士匡秀才庄征君成老爹杨执中杜少卿杜慎卿张静斋鲁编修权勿用郭铁山萧云仙梅玖荀玫王德和王仁陈礼娄三和娄四蘧公孙马静马二先生洪憨仙金东崖牛浦郎牛布衣牛玉圃鲍文卿韦四太爷娄焕文迟衡山虞华轩余特余持王玉辉秦中书万中书凤四老爹庄濯江聘娘王三姑娘季苇萧张铁臂鲍延玺匡超人匡迥汤镇台郭孝子万雪斋胡三公子

  儒林外史每回内容赏析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第八回第九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范进。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儒林外史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