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赋》的最新预告当中,吕不韦的人生也已经走到了最后,他选择了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的,嬴政给吕不韦送来了一封信,吕不韦看过之后就自杀了,这很像是嬴政对吕不韦不满,导致他选择了自杀,但嬴政给吕不韦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嬴政来说,他有没有真的想要杀掉吕不韦?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为何吕不韦提前自杀
信中这么说吕不韦实在是有点冤枉,吕不韦虽为权臣,但是对秦国的贡献可是一点也不小。秦王嬴政的父亲秦异人,是秦昭王次子安国君的妾室夏姬所生,所以按照礼法,嬴政是不可能当上秦王的。
正是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与建议之下,秦异人才有机会当上秦王,这才有了日后的秦王嬴政。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年轻的嬴政叫吕不韦声仲父是完全合适的。况之后吕不韦总理秦国内政,协助蒙骜攻取韩国三川郡、赵国太原郡、魏国的东郡,为后来秦始皇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嬴政写这封信,目的就是为了恶心吕不韦,让吕不韦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吕不韦也看明白了背后的意思,秦王摆明了要他死,他不自杀恐怕就要后果自负了。
为何吕不韦为何收到信就饮鸩而死了呢?因为秦王嬴政的这封信,杀气腾腾,直接否定他的功劳,其实就是警告他:你如果不死,那我就要亲自动手了。
秦王只要想收拾他,下面有一大帮人帮着搜罗他的罪证,到时候什么恩情也没有了,不仅自己要死,全家肯定也活不了了。而现在自己自杀,日后秦王还会看在昔日交情的份上,留自己家人一条生路。
全家人的性命与自己的生命,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为了保全家人,吕不韦也只有自杀一条路了。吕不韦死后,嬴政也确实是没有为难他的家人,还让他们回到了咸阳,继续生活。
嬴政为何送玉佩给吕不韦
在剧中,嫪毐之乱牵连了许多朝臣,就连太后和吕不韦牵连其中,太后被软禁,吕不韦也被罢相,可是宗室之人还是不放过吕不韦,逼大王处死吕不韦。
大王知道仲父并没有谋反之心,而且嫪毐谋反他也有平乱之功。吕不韦也罪不至死,而大王也并不想处死他,只想从他的手中拿回王权而已。毕竟还是他的仲父,最终还是功大于过,大王最后没杀吕不韦放他去了洛阳。
在离开咸阳城时,百官都来送吕不韦离开,秦王嬴政也带着自己的儿子扶苏来送别吕不韦,还将自己的玉佩送给了吕不韦,吕不韦接过玉佩就离开咸阳城了。
其实大家都没看明白这段秦王送玉佩给吕不韦的寓意,一开始我也不懂,以为是在暗示让吕不韦自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含义就是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或许这就是秦王传达给吕不韦的意思,为了秦国就不该苟活于世,吕不韦以为这就是秦王送玉佩给自己的原因,所以总是担心嬴政会派人杀自己,最后只有自杀了。
但是我看到嬴政的种种行为,我才明白他送玉佩给吕不韦的用意,原来不是暗示让吕不韦自杀,而是玉佩代表了嬴氏的信物,代表仲父是自家人,而且玉,国之重器也,也是对吕不韦功劳的肯定,并不是暗示让他自杀的。
嬴政不想杀吕不韦
吕不韦原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汇合了诸子各家学说所长,“兼儒墨,合名法”,所以称“杂家”。嬴政年少时就即位为秦王,而吕不韦一方面是辅佐他的能臣,另一方面也是威胁到了嬴政权威的权臣。
所以少年嬴政的日常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削弱吕不韦的势力,以待有朝一日将其彻底解决。
吕不韦商贾出身,因辅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任秦国相国,一时权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作为一个以商人身份参政的能臣,吕不韦在政治上的眼光是空前绝后的,他曾经偶遇了在外逃亡的的秦国公子齐楚,并辅佐他日后登基为秦襄王。
这样一个眼光毒辣,权势滔天的能人,始皇帝想对付他可不容易。
公元前238年,当秦始皇在雍城举行加冠典礼时,嫪毐知道自己与太后的秽行及叛乱的图谋已被发现,于是趁咸阳空虚发动叛乱,利用太后的玉玺调兵。可是秦始皇早有准备很快就调集军队,将叛军打个落花流水。
公元前237年,因嫪毐一案,秦始皇下令,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但是吕不韦在六国的声望着实太大,秦王担心吕不韦会去投靠其他国家,于是写了封信给吕不韦,信中写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是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吕不韦看完这封信后,随即饮毒酒自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