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里迪亚娜》
1961 黑白片 88分钟
西班牙乌尼西电影公司/墨西哥阿拉特利斯德电影公司联合摄制
编导:路易斯·布努艾尔 摄影:何塞·F·阿瓜约 主要演员:西尔维娅·比纳尔(饰比里迪亚娜) 费尔南多·雷依(饰唐·海梅)弗拉西斯科·拉瓦尔(饰豪尔赫)
本片获196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剧情简介】
修女比里迪亚娜是位美丽娴静的姑娘,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把修道院视为自己的家。在她修身发愿、要把自己的终身奉献给上帝的前几天,院长通知她,她的叔父唐·海梅因身体欠佳不能前来参加她的落发仪式。比里迪亚娜对此无动于衷,因为她的叔父虽然是她的监护人,但他们很少见面,相互间没有什么感情。比里迪亚娜在修道院院长的再三劝说下,同意在发愿之前去看望这位多年不见的叔父唐·海梅。
唐·海梅是位绅士,拥有一些田产,但他常年把自己封闭在庄园里,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唐·海梅有一段不幸的经历。新婚之夜,他的妻子埃尔维拉因心力衰竭命丧黄泉。从此,唐·海梅一蹶不振,对生活心灰意冷。
比里迪亚娜的到来给唐·海梅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唐·海梅吃惊地发现,比里迪亚娜与他去世的妻子长得十分相像,甚至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调都相差无几。他在比里迪亚娜身上见到了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使他产生了新的欲望和要求。
比里迪亚娜发现叔父的庄园由于管理不善而变得荒芜,庄园里只有老仆人蒙乔和女佣人拉蒙娜以及拉蒙娜年幼的女儿琳达。尽管大家对比里迪亚娜都很客气,但她对这里并不感兴趣。她此次前来纯属是尽自己的义务,心里想的就是要尽快回到修道院做一名虔诚的修女。
唐·海梅完全被比里迪亚娜吸引住了,他一心想把比里迪亚娜留在庄园里。当晚夜深人静时,唐·海梅从箱子里取出了已故妻子的结婚礼服,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结婚礼服,心情激动,浮想联翩。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唐·海梅慌忙地躲了起来。比里迪亚娜身穿睡衣,光着脚朝客厅走去。她面无表情, 目光呆滞。唐·海梅跟在比里迪亚娜的身后走了几步, 比里迪亚娜依然毫无反应。唐·海梅突然悟到比里迪亚娜患有夜游症。唐·海梅毫无顾忌地盯着比里迪亚娜裸露的双腿,他被充满青春气息的比里迪亚娜迷住了。比里迪亚娜对此却毫无所知,她把灰土撒在了唐·海梅的床上。唐·海梅感到恐惧不安,因为他知道,撒灰在天主教的教义上象征着忏悔与死亡。
第三天,唐·海梅为挽留次日即将离去的比里迪亚娜想出了一个诡计。入夜时分,唐·海梅恳请比里迪亚娜穿上他亡妻的结婚礼服,比里迪亚娜起初不肯,但在唐·海梅的恳求之下她勉强穿上了礼服。唐·海梅看着光彩照人的比里迪亚娜,激动地向侄女叙说了自己的不幸,并向比里迪亚娜求婚。比里迪亚娜又气又恨,她断然拒绝了唐·海梅。唐·海梅让女佣人给比里迪亚娜送上了一杯放有安眠药的咖啡,比里迪亚娜喝后昏睡不醒。唐·海梅把比里迪亚娜抱到了床上,轻轻地解开了她的上衣,当他准备占有比里迪亚娜的一瞬间,突然感到惶恐不安,他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次日清晨,唐·海梅向比里迪亚娜谎称自己占有了她,他以为这样一来比里迪亚娜就会只好留在庄园。比里迪亚娜听后悲愤交加,她决定尽快离去。唐·海梅见自己的计谋落空,便向比里迪亚娜实言相告,比里迪亚娜难以克制自己对叔父的痛恨和蔑视,流着泪离开了庄园。
比里迪亚娜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法官赶来,让她留下来,因为唐·海梅自杀身亡。
比里迪亚娜回到庄园,心情难以平静。她觉得叔父的死与自己有关,因而放弃了当修女的愿望,留在了庄园。
比里迪亚娜一心行善,她把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瞎子、跛子、麻疯病患者领到了庄园,供给他们吃住。她甚至亲自动手给麻疯病人换药,而自己依然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唐·海梅有个私生子名叫豪尔赫,但他们父子从不往来。豪尔赫在父亲死后带着女友来到庄园继承父亲留给他的一部分财产。豪尔赫雇工垦荒,想彻底改变庄园的落后状况,尽管他不赞成比里迪亚娜的作法,但他并没有去干涉她。他们各行其事。豪尔赫喜欢善良、纯洁的比里迪亚娜。
一天,比里迪亚娜和豪尔赫去城里的公证处办事,比里迪亚娜收养的那些人不仅不知感恩反而乘主人不在大吃大喝,胡作非为。比里迪亚娜回来后,他们甚至要强奸她。在比里迪亚娜就要受辱的千钧一发,豪尔赫救了她。从此,比里迪亚娜对宗教的幻想破灭了,她不再相信上帝。她把自己以前视为珍宝的荆冠、十字架等物抛入火中,并毅然脱下了“老古董式”的衣服,换上了花色的衬衫。她把头发解开,让秀发自然地披在肩上,然后走进堂哥豪尔赫的房间,与豪尔赫及女佣人拉蒙娜一起玩牌。
【鉴赏】
《比里迪亚娜》是世界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继他的《纳萨林》(1958)之后拍摄的又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影片,也是布努艾尔自1939年佛朗哥开始执政他便离开祖国近30年之后,第一次回到西班牙拍摄的影片。布努艾尔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完成了《比里迪亚娜》,该片代表西班牙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并荣获了“金棕榈奖”。但佛朗哥政府却以《比里迪亚娜》“反道德”、“亵渎宗教”为理由将其禁演。直到过了近20年,佛朗哥去世后的1977年4月,西班牙观众才有幸欣赏这部影片。尽管《比里迪亚娜》在西班牙被禁映,但该片却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处理震撼了世界影坛。
《比里迪亚娜》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内涵丰富,体现了布努艾尔的宗教观,是布努艾尔对宗教挑战的战斗檄文。布努艾尔通过比里迪亚娜由对宗教的狂热信仰到她理想的破灭及她思想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力地抨击了宗教对人的毒害,揭露了宗教虚伪的本质。导演明确地告诫人们:上帝是不存在的,宗教不是挽救人类和社会的灵丹妙药。
该片的情节分为三个部分:一、比里迪亚娜与其叔父唐·海梅的矛盾;二、比里迪亚娜与乞丐等人的矛盾;三、比里迪亚娜幻想的破灭及走向新的生活。
在第一部分中,布努艾尔描写了比里迪亚娜的天真无邪及对宗教坚定而狂热的追求,并对唐·海梅不惜施展手段来满足自己对比里迪亚娜的占有欲作了细致的刻画。唐·海梅的自私、卑劣、怯懦与比里迪亚娜的纯洁、善良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场冲突以唐·海梅的死而告终。
第二部分中虽然唐·海梅已去世,但并未使比里迪亚娜得到解脱,反而使她的思想上有了负担。她认为叔父的死与她有关,因而她不愿意再回到修道院,她想以另一种方式献身上帝。比里迪亚娜在庄园里继续过着苦行僧式的清贫生活,她一心行善,立志按天主的教诲把庄园改变成一块实现教义的“净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比里迪亚娜的仁爱之心遭到了打击,她的善良被一群流氓无产者利用,他们认为比里迪亚娜软弱可欺,他们不仅不感激她,反而要奸污她。比里迪亚娜的理想、道德观念受到了现实的严重挑战,在这场较量之中比里迪亚娜失败了。当比里迪亚娜从宗教为她编织的美丽梦幻中惊醒之后,她徬徨了。布努艾尔生动地表现了比里迪亚娜遵照教义去改造社会的荒谬。
第三部分表现了比里迪亚娜从宗教的桎梏下挣脱出来,开始探索新的生活。比里迪亚娜把自己一向视为圣物的荆冠和耶稣十字架抛掉了,标志着她从感情上与宗教决裂。她不再以圣徒自居,而是换上花衬衫,把秀发披落在肩上,开始过常人的生活。布努艾尔在影片结尾中暗示出她未来的生活仍是复杂的。
布努艾尔在这部表达深邃哲理的影片中采用了他惯用的隐喻的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如:豪尔赫在路上看到一条狗被拴在车下,随时都有丧生的可能。他出于怜悯之心向农夫买下了这条狗。但是,他马上又看到另一条狗也绑在车下,其处境比第一条狗还要糟。布努艾尔以此喻示,一个人做一、二件好事是可能的,可是凭着这些无法改变西方社会的现状。又如:乞丐们趁主人不在家,在客厅里狂饮胡闹,画面的构图及人物的安排恰似达·芬奇的传世佳作《最后的晚餐》,而坐在基督的位置上的人却是个瞎子,布努艾尔在这场戏中,对宗教的虚伪进行了直接的鞭挞,并对传统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发人深省。
布努艾尔在《比里迪亚娜》中所进行的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他充分利用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并使自己的影片不同凡俗。该片中许多镜头的处理采用了先拍人物的脚,然后再交待人物的办法。如:比里迪亚娜梦游的那场戏,先拍她赤裸的脚和腿,随后再展示人物与环境。唐·海梅的出场及自杀上吊的两场戏也是先拍他的脚。这种以一斑窥全豹的手法不仅给人以含蓄之感,还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加深观众的印象。
布努艾尔在《比里迪亚娜》中对道具的运用也独具匠心,如:影片中的女佣人拉蒙娜的女儿开始出现时是在玩跳绳,后来,唐·海梅用这根绳子上吊自杀。瘸子来到庄园后,把这根绳子用作裤带,瘸子要强奸比里迪亚娜时,比里迪亚娜在挣扎中又抓住了这根绳子。一根普通的绳子贯穿了影片的重要情节,显示了导演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
《比里迪亚娜》不仅是西班牙电影史上的重要影片,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78年,由美、苏、法、意等国19位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电影评论家、史学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投票选出了100部世界最佳影片,布努艾尔有6部影片中选,其中就包括《比里迪亚娜》。
编导路易斯·布努艾尔(1900—1983)生于西班牙特鲁埃尔省卡兰达镇的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中学时在教会学校念书,后毕业于马德里大学,获文学和哲学硕士学位。由于自幼受宗教教育,故对宗教的虚伪有深刻的认识。他由对宗教的信仰到走向了叛逆,这些决定了他的创作思想,拍出了以宗教为题材的影片:《纳萨林》(在戛纳电影节获评委会国际奖)、《比里迪亚娜》、《沙漠中的西蒙》(在威尼斯电影节获“银雄狮奖”)和《银河》。
布努艾尔自1928年与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里共同编导了《一条安达鲁狗》开始,至1977年拍摄最后一部影片《欲望的隐晦目的》为止,共拍摄了32部影片。这些影片涉及了宗教、资产阶级、死亡、性、军队、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他用电影来解释社会和哲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对宗教、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他虽然没有指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却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他走的艺术道路也是很复杂的,他曾与超现实主义为伍,拍摄了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后来又走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执导了《无粮的土地》(1932)、《被遗忘的人们》(1950.获戛纳电影节国际评论奖和最佳导演奖)、《特丽斯塔娜》(1972)等片。他在反映社会现实当中又不时借用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处理手法,用隐喻、梦境、幻觉、意念来揭示社会本质,善于把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认识用近似荒诞的情节表现出来,像《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获197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毁灭的天使》等。布努艾尔能把各种不同流派的特点为己所用,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布努艾尔的影片别具一格,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他的影片多次在国际重要电影节获奖,因而成为世界著名电影导演之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