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
1940 彩色片 126分钟 美国迪斯尼影片公司摄制 制片:瓦尔特·迪斯尼 编剧:乔·格兰特 迪克·休默等 导演:塞缪尔·阿姆斯特朗(“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胡桃夹子”)比尔·罗伯特(“春之祭”) 詹姆斯·阿尔加(“魔术师的徒弟”)哈米尔顿·鲁斯克 吉姆·汉德雷 福特·比波(“田园交响乐”)特·希 诺尔曼·弗古逊(“祈祷舞”) 威尔弗雷德·杰克逊(“荒山之夜”、“万福玛利亚”) 本片获1940年纽约影评协会特别奖,1941年美国影艺学院两项特别奥斯卡金像奖(一项表彰瓦尔特·迪斯尼、威廉·盖瑞蒂、约翰·赫金斯和RCA公司对有声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一项表彰雷昂波德·斯塔科夫斯基在创造崭新的视觉化音乐形象方面的卓越贡献),瓦尔特·迪斯尼还获得此届奥斯卡欧文·萨尔博格纪念奖
【剧情简介】
幽暗的背景从深蓝变成褐红,衬托出费城交响乐团艺术家们一组组优美的剪影。著名音乐评论家泰勒走上舞台,向观众介绍三种样式的音乐:描绘美丽图画的音乐,讲述动人故事的音乐和“为音乐而音乐”的音乐,即“纯音乐”或“抽象音乐”。
著名音乐指挥家斯塔科夫斯基走上指挥台,挥动双手。乐队奏起约翰·巴哈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音乐家们的不同影像和变幻的动画影像图解了这首“纯音乐”作品。乐曲最后,九道金黄色光谱在深棕色的水波上面闪烁;蓝天下深紫色山峦的起伏,把指挥坛和群山的形象联为一体。
伴随着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音乐,盛开的百花,丛绿的植物,妖艳的仙女以及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翩翩起舞。它们时而跳起风趣幽默的“中国舞”;时而跳起舒缓轻盈的“阿拉伯舞”;时而跳起粗犷豪放的“俄罗斯舞”。从早春跳到盛夏,从金秋跳到寒冬。冰霜仙女们用优美的素手轻轻抚摸着银装素裹的大地;然后轻盈地滑过池塘,塘面顿时结成冰层。雪花仙女们飘然而至,她们洁白的裙子旋转着,飞舞着远去……
一座幽暗的洞穴中,住着一位魔术师和他的徒弟——米老鼠。神奇的魔术师念诵咒语,把蝙蝠变成蝴蝶。终日提水的米老鼠看着师傅的绝技,想入非非。他趁师傅离开洞穴之际,戴上他的高帽,念诵咒语,命令他的扫帚替他提水,自己则在安乐椅上大做美梦。醒来后,发现安乐椅早已在水面上漂浮。由于咒语失灵,他匆忙中把扫帚砍碎。结果碎片变成扫帚大军,列队提水,酿成水灾。直至魔术师返回洞穴,运用绝招,把水排出洞外。米老鼠满面羞红,摘掉帽子,送还面无笑容的师傅,然后提起水桶,蹑手蹑脚走向喷泉。
米老鼠走上指挥坛,热烈祝贺斯塔科夫斯基成功地指挥乐队演奏了杜卡斯的乐曲《魔术师的徒弟》。音乐评论家泰勒则把观众引向下一个段落——《春之祭》。
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到处是喷射着熔岩的火山口。汹涌奔腾的熔岩泻入大海,地壳变冷。单细胞生物出现了。继之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亿万年后哺乳动物终于登上了地球大舞台,艰难而又势不可挡地朝着高智能动物——人类进化。
“幕间休息”的时间到了。泰勒走上银幕,向观众介绍电影声带的作用和构成,并用动画形象图解了不同乐器的声音轨迹。
音乐厅的灯光黯淡下来。乐队奏起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在如歌的行板中,我们看到了一片美艳的福地乐土,那是希腊神话中诸神居住的地方——奥林匹亚山下的绿洲。诸神在这里尽情地嬉戏歌舞,纵酒狂欢。天空突然昏暗下来。云层中宙斯把闪电光带掷到酒神头上,风雨大作,人们四处逃窜。暴风雨过后,绿洲恢复了宁静,诸神进入梦乡。
清晨,一只鸵鸟装扮得如同一位芭蕾舞女演员,唤醒她的姐妹,跳起滑稽有趣的“鸵鸟芭蕾”。下午,母河马希阿辛斯一边在水池中漫步,一边涂脂抹粉,对镜欣赏。两头公河马把她扶出水面,她跳起节奏舒缓的“河马芭蕾”。最后累得精疲力尽,倒在其他河马的臂膀中。晚上,一群大象穿着夜礼服依次出现。它们走到水池中,一边吹出巨大的粉红色气泡,一边表演“双人舞”。夜幕降临,短鼻鳄鱼黄色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烁,映衬出希阿辛斯酣睡时的身影。一只名叫本·阿里·盖特尔的鳄鱼唤醒希阿辛斯,一起进入舞蹈行列。
俄罗斯南部靠近基辅的特里格拉夫山,是斯拉夫神话中华尔普吉斯之夜魔鬼和精灵们狂欢酒宴的聚合之地。邪恶与死亡之神切诺巴格出现在荒山之巅,把女巫和魔鬼召集在一起,一会儿让他们跳舞狂欢,一会儿又把他们抛进火焰熊熊的大坑,纵情淫乐。正当他想召集更多的恶魔一起玩乐时,报晓的钟声响起。鬼魂们闻声四逃。战战兢兢的魔王卷起双翼,逃回荒山深处。
摆动的大钟变成起伏的山峰,悠扬的钟声召唤信徒们去分享上帝永恒的厚爱。透过清晨山脚下飘忽不定的薄雾,一队手持烛光的人影隐约可见。他们沿着池塘走过。远处,一束光节奏鲜明地闪烁着,映衬出一座大教堂的窗户。摄影机缓慢地穿过窗户,走向远方黎明前的天空。太阳渐渐升起,朝霞映红蓝天,苍穹间回响着“万福玛利亚”雄浑悠雅的合唱声……
【鉴赏】
在富有艺术探索意义的动画片《幻想曲》中,迪斯尼和他的伙伴们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古典和近代音乐的海洋上飞翔,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和鲜明的动画形象,图解了八首音乐名作。
《幻想曲》图解的音乐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绘画性音乐、叙述性音乐和抽象音乐。
影片图解的第一首乐曲是约翰·巴哈的“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这是一种“纯音乐”,创作于18世纪初。它既不描绘美丽的图画又不讲述动人的故事,而是各种音乐技巧和音乐形式的展示。影片开始后不久,“托卡塔和赋格曲”无拘无束的自由形式,伴随着变幻万千的银幕形象把观众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神奇境界。开始我们看到管弦乐队的演奏并意识到音乐家们自身的存在。但是当“赋格曲”的旋律响起时,银幕形象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虚幻。在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发展变化中,小提琴弓子的动画形象如同飞翔的银燕,在银幕上飞快掠过;“赋格曲”特有的音乐问答形式,伴随着色彩在银幕上的浸润漫延或色斑的飞舞跳动。低音乐器修长的投影,渐渐变成一组组光影,像一组组彩色箭杆,开合变幻。五彩缤纷的光谱在不同颜色的背景上闪烁,象征着不同乐器的音乐主题,像巴哈音乐本身一样,《幻想曲》的开篇如梦如诗,它以抽象而又优美的动画阐释了这首乐曲,并以严格的构成形式将原作中不同的音乐主题交织在一起。
第二部分《胡桃夹子》,原作是柴可夫斯基于1892年为圣彼得堡歌剧院创作的芭蕾舞曲,由八个片段构成。《幻想曲》采用了原作后面的六个片断,即“糖果仙女舞”、“中国舞”、“芦笛舞”、“阿拉伯舞”、“俄罗斯舞”和“百花华尔兹”,并把它们联缀为一个由鲜花、植物、金鱼和仙女作为演员的“自然芭蕾系列”。这些动画舞蹈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富饶;并通过四季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季节的自然特征。
第三部分《魔术师的徒弟》,原作是保罗·杜卡斯于1897年为管弦乐队创作的一首谐谑曲。这首乐曲用音乐作为媒介重述了歌德的歌谣——“学徒魔术师”。有趣的是,《幻想曲》只用电影作为媒介,重述了这个滑稽的故事。在这一部分中,米老鼠“出演”魔术师的徒弟,使全片更加生动有趣。他用咒语使一把扫帚为他挑水后,自己躺在安乐椅上呼呼入睡,梦见自己站在一座悬崖上,指挥云层,群星和天体中万物按照自己意志运动,并呼唤脚下的大海卷起万仞波涛。当浪花溅到他身上时,他从美梦中惊醒,发现大水已经灌满了岩洞,他的安乐椅在水面上漂浮。他在漩涡中翻阅巨大的魔书时那种慌乱的景象,也同样充满风趣。这一部分中动画形象与音乐形象的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例如最后,在竖琴音乐的伴奏声中,米老鼠踮着脚走了六步。当他迈出第七步,快要走出山洞时,魔术师抄起扫帚抽打他。米老鼠疾步窜出洞门,与乐曲最后四个合弦那急促的节奏联为一体。
接下来的《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于1912年创作的一首芭蕾舞乐曲,重点表现史前期俄罗斯部落的舞蹈和礼仪。作曲家本人曾说过,“史前期春天的诞生是这部作品构成的基础”。迪斯尼和他的艺术家们则把这部音乐作品视觉化,通过“太空旅行”、“火山喷发”、“海底世界”、“侏罗纪翼手龙”、“恐龙家族”、“弱肉强食”、“大迁徙”和“生命摇篮”等八个段落,从一个个神奇的视点,表现了亿万年前地球上生命的进化过程。本片摄于40年代初,当时尚无人能从外层空间审视我们的地球。但迪斯尼大胆地提出,要把天体中那些神秘而又壮观的景象尽可能精确地搬上银幕。于是我们从外层空间的视点,俯视人类诞生前的地球。这一部分开始时,摄影机带领我们从数光年之外的太空,进入环状星云,穿过银河系,通过一团团雾影,在一片片红色星云和一颗颗流星的伴随下,直奔地球,最后到达喷射着熔浆的火山口。影片还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那些早已绝迹了的生物形象,并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它们的生息繁衍和最后灭绝时壮观而又悲凄的景象。
《幻想曲》的“幕间休息”,如同影片本身一样出手不凡。迪斯尼的艺术家们从电影胶片上的声带得到启发,用动画图解了几种不同的声带并赋予每种声音以独特的个性。当泰勒向观众介绍“声带”时,“声带”含羞地走到银幕中间。当泰勒说完“每一种美丽的声音都能创造出一种相应的美丽图画”时,“声带”又微笑着退回原处。此后,影片对几种乐器声音轨迹的动画图解,不但给人知识的启迪,而且给人艺术的享受。
第五部分,《田园交响乐》是全片最美的段落之一。音乐原作是乐圣贝多芬于1807—1808年间创作的,副标题是“乡村生活的回忆”。贝多芬还为每一个乐章起了一个小标题。正是从这些标题中,迪斯尼得到启发,从而创作出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原作第一乐章为“到达乡村时所唤起的音乐情感”,在《幻想曲》中变成了奥林匹亚山下希腊诸神的生活情景。第二乐章“溪流景色”,变成了这片福地乐土上美丽的爱情生活。影片不但再现了原作中清泉石上流的美丽图画,而且描绘了溪水中和小溪畔神话人物结伴成双的幸福情景。第三乐章“农夫们的狂欢”,变成了酒神们的狂欢。第四乐章“暴风雨”则被鲜明的动画形象展示出来。当天空昏暗时,宙斯神出现在纵酒狂欢者上方的云层中。他从锻冶之神瓦尔卡手中接过一条条闪电光带,猛然掷到酒神头上。人们四处逃散。最后酒缸被击碎,酒液泛滥。宙斯疲倦了,就卷起云层,盖在身上,进入梦乡。第五乐章“暴风雨后牧羊者感恩的赞美诗”,在影片中变成了优美的日落景象。暴风雨过后,彩虹女神艾丽丝拖着七色虹带飞过天空;爱神丘比特和艺术之神缪斯在云朵中嬉戏;太阳神阿波罗驾着由三匹雄健的骏马拉着的金光灿烂的战车穿过云层,向大地上的狂欢者挥手致意;睡梦之神茂弗尤斯从遥远的地平线上飞起,把夜幕挂在天上;月亮女神迪安娜则轻盈地抓起一轮弯弯的新月,如同抓起一把银弓,从容地射出一颗彗星。那彗星变成满天的星斗。星斗在夜空中落在各自的位置上,表现出天体万物的完美和谐。
《祭神舞》是歌剧《微笑者》中的芭蕾,由作曲家阿米尔卡尔·庞切里于1876年创作于米兰斯卡歌剧院。庞切里的音乐原作表现了祭神舞的盛观;《幻想曲》则把它变成一种动物芭蕾,以夸张的模仿手法,使经典芭蕾舞中优雅的女演员和英俊的男演员变得滑稽可笑。
影片的结尾由《荒山之夜》和《万福玛利亚》两部分构成。前者是莫索尔斯基于1806年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谱写的协奏曲。影片采用的是1882年他的朋友李姆斯基·柯萨科夫加工过的音乐。后者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著名乐曲,歌词是诗人理查德·费尔德专门为《幻想曲》创作的。影片的结尾处理被称为“世俗和神圣的奇妙结合”。在这个精巧的安排中,第一首乐曲的结尾和第二首乐曲的开端自然连接在一起。《荒山之夜》中报晓的钟声变成《万福玛利亚》中召集基督徒们去祈祷的钟声,将两个空间联为一个整体。
《幻想曲》虽然由上述八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和相应的动画形象构成,但并非零乱的拼凑,而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会故事片”。迪斯尼说过,音乐能在不同人的心目中诱发出不同的形象和感情。他的创作出发点就是希望观众能够宽宏大量地把这部影片仅仅看作是一种对伟大音乐作品的个人解释。其中既不乏妙不可言的动画形象,又不乏音乐内涵与视觉形象的成功结合。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指挥坛是特别制作的,不但突出了乐队指挥娴熟的技艺和潇洒的形象,而且作为主导动机贯串影片始终。在序幕和一些段落中,它是一个实际的指挥坛,米老鼠曾跑上前去与斯特科夫斯基亲切握手。它又是一种象征。在第一段落结尾,它迭化出蓝天下深紫色的起伏的山峦;在《魔术师的徒弟》中,它又变成一座峰顶,米老鼠站在上面挥动群星,后来它又变成一座荒山,魔王在这里兴风作浪,指挥女巫们歌舞狂欢。甚至连《田园交响曲》中的奥林匹亚山,也呈现出指挥坛的形状,这些例子说明,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也不论是具象性的还是象征性的,“指挥坛”都是《幻想曲》的中心形象和贯串动机。
此外,从影片总的结构来看,尽管每一段落都以静默作为开始和结束,而且雷同之处甚多;但是也有很多出色的速度变化和成功的音画结合,从而赋予影片以很高的观赏价值。正如菲力·弗兰茨在《伦敦观察家》杂志上所说,对于《幻想曲》,“今天使人感受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无限丰富的创造性,昂扬的情绪,聪明机智和动画的流畅明快。”总之,《幻想曲》以它的独创性和鲜明特色以及技术成就,而在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