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剧 > 电影

《一点爱意》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1-27 13:00:18

  《一点爱意》

  1962 黑白片 112分钟 英国维克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约翰·施莱辛格 编剧:基恩·沃特豪斯 威利斯·霍尔摄影:丹尼斯·库珀 主要演员:艾伦·贝茨(饰维克·布朗)琼·丽奇(饰英格丽·罗思维尔) 索拉·赫德(饰罗思维尔太太)本片获1962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剧情简介】

  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踢足球。远处有一座教堂,教堂外面聚集着一群看热闹的人。新娘克里斯廷和新郎大卫从教堂里走出来,来宾跟在后面。一位来宾上前向新郎、新娘祝贺。

  大卫和克里斯廷摆好姿势让摄影师拍照。照完相后,新郎和新娘走向汽车。克里斯廷的弟弟维克在车旁帮助他们在飞舞的彩色纸屑中坐进车内。这时欢呼声、喊叫声夹杂着汽车的马达声响成一片。维克目送汽车走远后,回来招呼其他人坐进汽车离去。

  维克·布朗是一家公司制图室的技术员,英格丽·罗思维尔是公司的打字员。下班的铃声响了。英格丽和维克随着人流走出公司大门,来到公共汽车站,准备乘车回家。在车里,英格丽坐着,维克站在旁边。维克借口钱落在了办公室里,向英格丽借钱买车票,从此两人相识。

  维克与英格丽谈恋爱的消息很快在制图室里传开了。制图员们拿维克开玩笑,有些话说得粗俗难听。康罗伊甚至问维克:“你跟她上床了吗?”维克大怒,把康罗伊推倒在地,两人扭打成一团。其他制图员不但没有劝架,反而在一旁观“战”。这时,门开了,经理奥尔索普先生走进来,把维克和康罗伊叫进自己办公室批评了一顿。然后把维克留下,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布莱克尼工程,要求他在星期三清晨完成。

  维克从办公室里出来,急忙赶去会见英格丽,却发现她和她的好友多萝西在一起,心里有些不悦。三个人在街道上慢慢走着。英格丽和多萝西一会儿跑到售货亭买巧克力吃,一会儿到商店橱窗前看女士皮鞋,不时窃窃私语,把维克冷在一旁。维克责怪英格丽不该带多萝西来。他生气地说:“你是跟我约会,不是跟她。……要是今天晚上你不愿意见我,为什么不自己对我说?为什么要把她带来替你说?”

  一天,英格丽托维克弟弟将一张纸条带给维克。维克正在家里吃饭,他看完纸条,喜形于色,马上跑出大门,一直跑到比肯斯公园门口。他进了公园,沿着一条向上延伸的小道跑过去。这时,他看见英格丽在公园的雕像前焦急地来回走动,显然是在等待他的到来。维克气喘吁吁地跑到英格丽面前向她问好。

  风和日丽的一天,野外景色宜人,河水静静地在原野上流淌,远处屋顶隐约可见。英格丽卧倒在维克身旁。两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尽情享受着初恋的温馨。

  一天,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英格丽打着雨伞,沿街奔跑。维克看见英格丽后从避雨处出来。跟她打着同一把雨伞向前走去。英格丽邀请他到家里把衣服烤干。两人在英格丽家的客厅里一面烤衣服,一面热烈拥抱接吻,并且发生了性关系。这对两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英格丽怀孕后,两人只好结婚。婚后一起到海边去度蜜月。他们来到一座海滨旅馆,开了个房间,幸福地度过了人生这一难忘的时刻。

  蜜月归来后,他们住在英格丽母亲罗思维尔太太家。罗思维尔太太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大小事情都要过问,维克非常反感。从此,维克与岳母经常吵架,英格丽站在母亲一边儿责怪维克,致使夫妇感情恶化。

  有一天,维克下班回家,发现大门锁着。原来那天下午英格丽不幸从楼梯上摔下来,造成流产,被送进了医院。维克搭车赶到医院探视。英格丽失血过多,正在休息,医生劝他第二天再来探望。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

  英格丽从医院回家后整整三个月拒绝维克的房事要求。维克对此非常不满,再加上跟岳母的矛盾不断加深,心情苦闷,经常到酒吧去喝酒,借酒消愁。

  一次半夜12点,维克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又跟岳母吵了一架。他说:“你管这儿叫我的家吗?我连把钥匙都没有。……我只不过是个房客!”维克吃力地上楼,回到自己房间,发现英格丽不在。他冲出房间,来到岳母的房间门口,拼命地捶门,叫英格丽出来。母女两人拒绝开门,他愤怒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家,来到火车站,一头倒在月台的长凳上睡着了。

  现在维克弄得无家可归,只好到姐姐克里斯廷家暂住几天。姐姐认为这件事只能怪维克自己,是他胡来一气,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维克到父母家,又受到母亲的责备:“你的英格丽老想着你,可你呢,自从跟她结婚以后,除了自己,就根本不关心任何人。你想过吗,对一个女人,流产意味着什么。她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你别到我这儿来找同情。”只有当火车司机的父亲同情他,劝他租一套房子,与英格丽搬出来一起住,离开那惹事生非的丈母娘。

  维克与英格丽一起看房子。维克动情地说:“我们两人住在一起,可能过一两个月就会打起来,互相扔罐子,可是至少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怪不着别人。”英格丽解释说:“维克,过去我一直不让你跟我做爱,怎么说呢,其实我并不真那么想,可不知怎么搞的,总感到住在母亲家,这么做不对头。”

  维克与英格丽离开那所房子后,手拉着手顺着一条小道慢慢地走着。

  【鉴赏】

  本片是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亦称“新电影”运动或“社会写实电影”运动)的力作之一,是“自由电影”运动主将约翰·施莱辛格的代表作。

  “自由电影”运动的发起人是50年代一些年轻的英国评论家和纪录片导演。他们继承了本国纪录电影的传统,在英国电影学会的支持下,拍了一些题为“自由电影”的短片。这批年轻人以林赛·安德森为中心,对抱残守缺、死气沉沉的英国商业电影深为不满,向英国社会,特别是电影界内部的保守观念提出挑战。他们强调电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在创作风格上则要求纪实性。安德森在《画面与音响》杂志1956年秋季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起来!起来!》的文章。文中写道:“‘自由电影’的导演们宁愿称他们的影片为‘自由的’,而不称之为‘实验性的’,因为这些影片既没有不断内省的沉思,也没有什么非理性的表现,更没有在技巧上翻花样耍手腕。这些影片是自由的,就因为它们喊出的都是个性的呼号。即便影片的基调和主题各各相异,但每部影片的目标都在于描写出我们国家今天日常生活的某个侧面……我们的态度就是信仰自由,重视人民,发掘出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强烈要求墨守成规的电影批评界承认“自由电影”的这些原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篇向英国旧电影秩序发起挑战的檄文,一篇“自由电影”运动的理论性宣言。

  “自由电影”运动不断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汲取营养,同时也从比它早两三年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吸收养分。“自由电影”与“新浪潮”运动同出一源,均兴起于50年代中期,是当时席卷整个欧洲的反传统思潮的产物,是一场青年要求冲破传统的樊篱,革旧创新的运动。但是从本质上看,“自由电影”运动与“新浪潮”运动又完全不同。“新浪潮”电影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强调写自身的经历,为青年导演的个性发展和创作活动开辟道路。“自由电影”运动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利用电影手段描写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往往以表现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而不强调反映创作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因而,从创作原则看,“自由电影”运动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两者都注重反映本国当代社会生活现实,都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来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在拍摄方法上都注意真实感,尽量在实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 都反对好莱坞的明星制度,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或不出名的演员。这些原则在《一点爱意》里都较好地体现出来。

  本片素材取自生活,具有清新自然的纪实风格。影片强调随意性和自发性,排斥一切虚构和经过安排的东西。故事情节按生活本来的面目自然发展,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影片没有一般情节剧惯用的刺激手段和悬念设置,也没有使用任何闪回镜头和梦幻段落。故事采取线性进展,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情节的时空,推进剧情。影片以维克和英格丽之间的爱情波折为主线,按照恋爱→结婚→矛盾→和解这一爱情流程中最平凡、最普通的规律发展,真实地纪录了英国小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给观众以朴实无华、真实可靠、似曾相识的感受。

  影片以婚礼场面开始,点出了主题:婚姻与家庭。维克姐姐克里斯廷与小学老师大卫结成连理。婚礼在欢快的气氛中举行,婚礼仪式热烈但不豪华,恰如其份地反映了新婚夫妇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克里斯廷找到了归宿,了却了布朗夫妇的一桩心事。家庭关心的焦点自然就转向维克的婚事。所以维克姑妈说: “我想下一个该轮到维克了。”

  维克与英格丽的相识、恋爱平淡无奇。导演没有利用这一容易“出彩”的情节故弄玄虚,而是严格按照“自由电影”的创作原则有意识地淡化情节,让维克与英格丽像千百万热恋中的青年一样在生活的自然流程中去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性开放的西方,婚前性关系非常普遍,即使在比较保守的英国社会,这种关系在青年男女中也司空见惯。不过对维克与英格丽来说,尽管两人已热恋了一段时间,但在两性关系上仍采取克制态度。可是,两人,特别是维克的克制并没能坚持多久。一天,下起了大雨。英格丽与维克打着一把雨伞在雨里走着,英格丽邀请维克到她家避雨,顺便把打湿的衣服烤干。

  在英格丽家中,两人脱下湿漉漉的衣服,放在火边烘烤。然后两人在沙发上接吻、打闹。突然,英格丽发现维克口袋里有一本色情杂志,上面净是裸体女人。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节,说明维克作为一个成年男子,一方面在与英格丽的交往中努力克制自己的性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阅读色情杂志来宣泄自己的性欲。这种矛盾心理在50年代英国白领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导演在这里并没有安排英格丽就此事责备维克,相反,只让她说了句“噢,你这个下流胚!”然后就顺其自然,让这对恋人在这种特定场合下自由发展了。导演没有热衷于自然主义的描绘 (这是许多商业影片用以吸引观众的惯用手法),而把重点放在表现两人初尝 “禁果” 的紧张心情和羞涩心理上。

  两人婚前发生性关系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一夜风流导致英格丽怀孕。英格丽怀孕导致两人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基础的情况下匆忙结婚,从而引出一系列家庭矛盾,特别是维克和岳母之间的矛盾。

  维克婚后住在岳母家,尝尽了“寄人篱下”的酸甜苦辣,再加上岳母整天唠唠叨叨,大大损害了维克男子汉的自尊心。更令维克伤心的是,英格丽作为自己的妻子却始终站在母亲一边,责备他缺乏对老人应有的尊重。结果,夫妻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又互不相让,严重地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结婚不仅没有给维克带来幸福,反而增加了许多烦恼,两人的关系在英格丽流产后更加恶化,几乎到了离婚的边缘。维克精神苦闷,常到酒吧酗酒,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半夜回家又遭到岳母的训斥。维克一气离家,又得不到姐姐和母亲的理解,只有父亲站在他一边,说:“孩子,我告诉你点儿事——我结婚那当口,就是住在猪圈里也不跟丈母娘住在一起。”

  最后夫妻和解,准备租一套便宜的公寓,搬出去同住。至于两人是怎样和解的,是否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维克与岳母的关系是否改善……,对这些问题,影片没有给以解答,留下了一个问号。

  从以上的叙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细节,并以“绝对”忠实社会生活本来面目的纪实手法冷静客观地再现现实。这里,笔者在“绝对”两字上加了引号,因为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摄影机是由人来操纵的工具,人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必然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融入他所拍摄的事物中。美国影评家大卫·罗宾逊在评论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法国和美国出现的真实电影(美国称“直接电影”)运动时指出:“只要被摄的事物同摄影机一发生关系,其中必然存在人为的成分。一当进行拍摄角度的选择,影片声画的剪辑,把这段胶片同那段胶片连接起来,其间就必然留下主观干涉的痕迹。所谓真实便成了艺术家的真实,根本不存在什么纯粹摄影机所拍摄的绝对客观真实。”

  这部影片在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来反映当代英国社会问题方面也是成功的。除了上述由于婚姻、家庭、代沟等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外,阶级壁垒森严(“自由电影”运动抨击的主要对象)这一英国社会的痼疾是施莱辛格鞭挞的主要靶子。但是在影片里你找不到阶级对立的激烈场面,也没有暴力和流血的严重冲突。施莱辛格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揭示出渗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阶级偏见。英格丽的母亲罗思维尔太太是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妇女,充满了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鄙视和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50年代英国的社会状况。罗思维尔太太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为一个退役的少校在停车场干活打抱不平,说:“有这种背景和教育的人都干这种活,真是反常……而有那么些人——像矿工什么的——每星期却挣30到40镑。”一次,在谈到物价上涨时,罗思维尔太太又气愤地说:“拿矿工或铁路上的人说吧……他们要增加工资,所以物价就不断上涨。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把生活费用往上抬——把国家当作人质来索取赎金。”维克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火车司机。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冲着岳母嚷:“别他妈的胡说八道了,你这个女人!”又一次,一个清洁工在给英格丽家擦窗户。罗思维尔太太在一旁唠叨个没完:“我说——你擦呀,擦呀!嗨,怎么也得使点儿劲擦,别忘了擦四个角!”“懒鬼——吃闲饭——马马虎虎,可你们还有脸要圣诞赏钱。”罗思维尔太太这种对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引起维克的极大反感。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矛盾除了前述种种家庭纠纷外,还有更深刻的阶级根源,因而更难以解决。

  “自由电影”多以英国中部地区为背景,有意选用黑白片,尽量在实景中拍摄,运用自然光,以阴暗的色调表现环境与生活,反映了“愤怒的青年”一代反传统、反现实的共同思想感情。本片也遵循这一艺术追求,角色说话带有浓重的英国中部地区的口音,尽管不容易听懂,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