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剧 > 电影

《告别昨天》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1-27 13:56:38

  《告别昨天》

  1966 黑白片 88分钟

  联邦德国凯罗斯影片公司/独立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编导:亚历山大·克鲁格(根据克鲁格小说集《生平记事》中的“阿妮塔·G”改编) 摄影:埃德加·赖茨 主要演员:亚历山德拉·克鲁格(饰阿妮塔·G) 汉斯·考特(饰法官) 艾迪特·昆策-佩罗基欧(饰特莱勃夫人) 维尔纳·克莱因德尔(饰唱片公司老板) 彼得·施泰默(饰男青年) 汉斯·布拉默(饰教授) 君特·马克(饰文化部官员)

  本片获1966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评委会特别奖);1967年联邦德国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与最佳男配角奖

  【剧情简介】

  布伦瑞克市法院开庭审理一宗偷窃案件,被告是一个年仅22岁的青年姑娘阿妮塔·G。在法官的审问下,她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和做案的经过。

  阿妮塔·G于1937年出生在莱比锡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第三帝国”时期,她的家庭无可幸免地受到纳粹法西斯的迫害,父亲开设的工厂被强行没收,她也因为是个犹太学生而被校方勒令停学。直到战后,她才同父母结束了流亡生活,返回家园,重新获得了上学的权利。1952年,阿妮塔·G中学未及毕业,便走上社会,当上了一名电话接线员。1957年,她因向往西方,希冀在西德寻求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的机会,便只身一人逃到西德。她的身上除了一只提箱外,别无它物。阿妮塔·G最先来到靠近东德边界的布伦瑞克市,在那里找到一个作护士的工作。不久,她由于偷了同事的一件毛衣,导致了这桩案件的发生。

  阿妮塔·G被判了刑,缓期执行。认罪辅导员特莱勃夫人负责对她进行道德与社会方面的教育,并为她联系了法兰克福一家唱片公司的工作。

  阿妮塔·G来到法兰克福,不久,她即成了老板的代理人和情妇。为了冒取一笔委托费用,她私自开了一张该由顾客填写的委托定单,被老板发现,未能得逞。后来她又去一家皮货店购买了一件价格昂贵的皮大衣,她无力付清全部货款,便声称公司老板为她承担所欠余款。老板的妻子发现了丈夫与阿妮塔·G之间的暖昧关系,便旁敲侧击地对丈夫进行盘诘。老板见势不妙,一方面对妻子发誓说,他与阿妮塔·G什么事情也没有;同时,为了谋取妻子的信任,又表示要去告发阿妮塔·G的贪污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阿妮塔·G只好收拾行装,走为上计,逃遁到另外一个城市。

  阿妮塔·G随后来到美茵兹市,在那里当上了一名旅馆服务员。然而,没过多久,旅馆里丢失了东西,阿妮塔·G无端受到怀疑被解雇。而后,她又因付不出积欠的房租,被房东老太太赶出了住所。

  正当阿妮塔·G 四顾茫茫,走投无路之际,她与一个男青年邂逅相识。两人一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夜晚,并一同讨论历史问题,拜谒犹太人墓地……在这位青年大学生的鼓励下,阿妮塔·G萌生了进大学学习的愿望。于是,她开始去大学听课,拜访教授,希望从此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但是,当她去校部要求注册入学时,却由于拿不出中学毕业证书交验,而使上大学的美好愿望旋即破灭。在此期间,旅馆多次催促她交付住宿费,断然拒绝了她要求宽限时日的请求。阿妮塔·G无力付款, 只好趁服务台不注意之际,提着她的手提箱悄悄地溜之大吉。

  阿妮塔·G受到警方的通缉,为此她向一位教授求助。她说有一位女友来自东德,因犯有偷窃罪而受到通缉。她询问教授,面对这种局面,她的女友该怎么办?这位教授对阿妮塔·G的陈述根本不在意听,他漫无边际,夸夸其谈地讲了一番空洞理论过后,才表示关心地问了一下她女友的名字。阿妮塔·G告诉他:“同我一样,她也叫阿妮塔。”

  阿妮塔·G来到文化部大厦内,这幢建筑对她来说,犹如一座迷宫。正当她茫然不知去向的时候,一位姓皮霍塔的官员帮助了她。这位已婚的官员对阿妮塔·G竟一见钟情,与她在旅馆里过夜,并应邀观赏驯犬表演。驯犬协会负责人错把阿妮塔·G当作皮霍塔的妻子,对她的莅临颇感荣幸。当阿妮塔·G问皮霍塔,如果事情败露怎么办?皮霍塔对她信誓旦旦地说:“无论出什么事,我都将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实在不成,我们就远走高飞,到哪儿都成,哪怕是到阿拉斯加……”不久,阿妮塔·G怀了孕。皮霍塔哪里当真肯把他的地位和名声当作儿戏,孤注一掷,这时,他一心想的只是,赶快把阿妮塔·G打发走。作为送别礼,皮霍塔从衣袋里掏出了一百马克,送给阿妮塔·G,然后把她送到火车站,让她去北莱茵-威斯特华伦州碰碰运气。

  阿妮塔·G提着手提箱又开始了她四处漂泊的生活,她的足迹曾先后来到乌帕塔尔、科隆、曼海姆等城市。她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夜晚只能寻找一些废弃的房屋栖身过夜。清晨则跑到河边草草地洗漱一番,然后又开始了一天的流浪生活。

  冬天来临,寒风刺骨。阿妮塔·G拖着一天天沉重的身孕,再也无路可走,最后只好来到一家警察局自首。她被收审了,在狱中生下了一个孩子。阿妮塔·G终日默默地坐着,等待着对她的案子的开审。监狱看守问她:“你大概得判几年刑?”阿妮塔·G凄苦地回答:“恐怕至少得4至5年吧!”

  【鉴赏】

  《告别昨天》是本片编导亚历山大·克鲁格根据他的同名小说《阿妮塔·G》拍成的。

  影片主人公阿妮塔·G是个年青的姑娘,她怀着天真、美好的愿望,告别了昨天和过去, 由东德跑到西德,希冀在那里能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的机会。然而,当她来到西德后,摆在她面前的社会现实却与她想象的有着莫大的距离,这个社会的标准与要求对她来说,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格格不入的。为了生存,阿妮塔·G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从一个城市转向另一个城市,过着“奥德赛”式的漫游生活。她不停地告别着昨天,告别着一个个刚刚熟悉了的城市和那里的人们,不停地做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努力,然而她的这些努力却始终没有获得成功。阿妮塔·G在她的漫游生活中,接触到西德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 引经据典、喋喋不休的法官,态度生硬、说话尖刻的认罪辅导员,占了便宜、过河拆桥的公司老板,不务实际、夸夸其谈的大学教授,一见钟情、虚伪骄矜的文化部官员……这些人利用她,玩弄她,将她推来踢去。阿妮塔·G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和感情,她所品尝到的只是一个个人情冷漠、生活屈辱的苦果。当寒冬降临,拖着沉重身孕的阿妮塔·G再也无处可走时,她不得不来到警察局自首,“自愿地”进入监狱寻求人身的“安全”和“保护”。从阿妮塔·G来到西德,到她去警察局自首,她始终没有摆脱掉社会局外人的命运,最后以一个社会牺牲品的结局结束了她的故事。

  这部影片通过阿妮塔·G种种不幸的遭遇,不仅多侧面地展示了西德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奇迹”时代的社会关系,而且揭示了那个时期西德社会各种人物,特别是某些身居高位的“权威”人士的专横、冷漠、虚伪的处世态度,以及他们的变态心理。影片编导亚历山大·克鲁格把女主人公阿妮塔·G的故事看作是“一台贯穿我们社会的地震仪”,把阿妮塔·G本人看作是“地震仪上的指针”,他通过这部影片“试图记录下这根指针的偏转程度”。阿妮塔·G的命运与结局并非偶然,它是社会的必然结果。对此,克鲁格曾指出:“阿妮塔·G本人和她的故事是我们联邦共和国的特产。如果她不是生活在我们社会, 而是生活在另一个社会里,她的故事也许会不同于现在;同样,如果我们德国人有着不同于今天的历史,那么她的故事也会不同于现在的。”

  《告别昨天》诞生于1966年。它不仅是亚历山大·克鲁格的第一部故事片,而且是“青年德国电影”享誉国内外的一部颇有影响的作品。这部影片除了具有鲜明的批判社会、批判现实的政治倾向外,还在艺术手法上做了不少可贵的探索和尝试,表现出新的美学追求。

  克鲁格在这部影片中打破了传统电影那种情节单一、平铺直叙、一贯到底、有头有尾的封闭式的戏剧型结构,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和方法。这种叙事方法首先摈弃了通常电影所有的一条持续发展的情节线,而是将阿妮塔·G的故事通过若干个片断加以展现,片断之间不一定具有紧密相关的因果关系,在时空上也有很大的跳跃,为此,克鲁格借助字幕、引言或评论加以衔接;此外,这种叙事方法不追求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或事件发生的背景,介绍得一清二楚,影片一开头就是阿妮塔·G在法庭受审的镜头,这种以最富于矛盾、最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开始影片的方法,常能够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样,影片结尾也摈弃了传统电影那种大团圆式的陈旧模式,而代之以一种“空白结尾”的方法,有意识地将阿妮塔·G案子的结局、她今后的命运、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去补充、去判断。在这部影片中,克鲁格还在电影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对他来说,观众不应只是影片故事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成为影片人物对话的伙伴,电影应在他们头脑中不断地发展。他认为,“电影的核心在于: 电影应在观众的头脑中组接起来,它不应是放映在银幕上孤立自在的艺术作品,而应该激发观众的联想……”为了推动观众的思索和想象力,他在影片中摆出了一些使他们的想象能够进入的空白,有时甚至将相互矛盾的材料剪辑在一起。克鲁格的这种联想蒙太奇与传统的蒙太奇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青年德国电影”导演在他们最初的作品里,大多表现他们自身经历过的、自己观察到的或为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这种从主观的自传体角度映写现实的影片一改旧电影那种胡编乱造的弊病,而显得真实感人。同样,《告别昨天》是克鲁格根据他任实习法官期间接触到的一个真实案件而拍成的。除此之外,克鲁格还运用纪实性手法加强影片的真实性,为此,他把许多纪实性镜头与虚构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甚至让真正的黑森州最高检察官出现在影片里,对被告阿妮塔·G的案件发表谈话。为了真实,避免戏剧化的表演,克鲁格选用非职业演员——他的妹妹亚历山德拉·克鲁格扮演影片女主角,要求她既要演角色,又要演她自己,使角色更真实感人。

  亚历山大·克鲁格于1932年出生在哈伯施塔特的一个医生家庭。大学期间,曾攻读法律、历史与教堂音乐,获得过法律博士学位。自1958年起,他从事律师工作。后来转向电影,曾在电影大师弗利茨·朗格手下做过见习生。克鲁格从1960年起开始拍摄短片,1962年成为“奥伯豪森宣言”的发起人之一,并开始担任乌尔姆电影造型学院的负责人。1963年,他组建了以“开罗斯”命名的电影公司。从1960年至今,克鲁格已拍了30余部故事片和短片。他所创造的那种拼贴画式的、纪实性很强的、引人联想的叙事方法,使他的处女作《告别昨天》成为“青年德国电影”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它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为60年代西德电影的革新运动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68年,克鲁格拍摄了他的第二部故事片《马戏团篷顶下的艺术家——不知所措》。这是一部有着多种暗喻的讽刺性影片。克鲁格把它看作是对电影革新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本人处境所做的一种自省性的思考。这部影片荣获了196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大奖——金狮奖,成为自1936年以来第二次夺得这一电影节桂冠的德国影片。此外,《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1973),《强人费迪南特》(1975),《女爱国者》(1979),《感情的力量》(1982—1983)等影片也是他的力作。克鲁格不仅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电影导演,而且是个活跃的电影活动家、理论家和作家,他以其出色的艺术实践和积极的电影社会活动而成为“奥伯豪森宣言”的发言人和“青年德国电影”的主将。为了表彰他对新德国电影的贡献,西德电影记者工作协会曾于1967年向他颁发了感谢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