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故事战役原型
朝鲜战场中的“冰雕连”,整个连队成建制被冻死在战场,未发一枪,让美帝军队脱帽致敬,用生命铸就了志愿军的不朽丰碑。
朝鲜战争中有太多值得载入史册的惨烈战争,也有难以计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铸就这一切的则是无数英勇忠贞的志愿军战士。
而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死的冰雕连,便是里面最为悲壮、最惨烈的英雄连队之一。
爆发于1950年的朝鲜战争,从志愿军进入战场与美军接触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血肉相搏的惨烈搏杀。
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仰仗着战术灵活和对时机的把握,打了美军为首的联动国军队一个不知所措,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而紧接着惨烈的第二次战役于11月底全面打响。
当时,麦克阿瑟发动了所谓的“圣诞回家”攻势,不同的地方美军频繁调动,疯狂反扑,里面美军的第十军向长津湖方向进攻。
根据当时的战略态势,毛泽东主席命令第9兵团入朝,接替42军布防在长津湖地带。
但战场如火,随时会发生变化,在第9兵团进入朝鲜时,原本相对充裕的时间,被紧急的军情打乱,为了不贻误战机,在许多物资来不及补充的状态下,志愿军就匆匆奔赴前线。当时的许多志愿军还穿着秋装,甚至是夏装。
而这些人去的地方叫长津湖,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1000米综上所述,夜间最低温差接近零下40度,而当时又赶上了50年不遇的严寒。
一片冰天雪地,半米深的积雪覆盖下,走路都异常艰难,何况行军打仗。
并且那一片地区人烟稀少,难以获得补给,饿了只能吃冻得像冰疙瘩一样的土豆,需要夹在身上好久,用体温暖一下才能咬得动,而渴了只能吃几口雪。
同一时间为了防止被敌军发现,这些人不能生火,冰冷刺骨中只能硬挨,而这种时候这些人还得时刻准备着进攻和防守,一动不动的趴在冰冷的地面上。
11月28日,志愿军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固守“死鹰岭”高地阻击敌人。
志愿军行动如火,提早去往集结点展开布防,但当时未等到敌人,这些人只能耐心地在严寒中等待敌人的到来。
而当清晨敌人南退时,这些人猛然发现,前面高地上竟然有志愿军战士布防。这些人用望远镜看了半天,发现志愿军战士都静静地趴在雪地上,端着枪,看着前方,却一枪不发。美军壮着胆子,派了几个人去研究状态。
当这些人的士兵去往志愿军的阵地时,才发现整个志愿军连队的士兵已经所有被冻死。
这些志愿军战士就这样趴在冰雪上,手持钢枪,保持着对战队形,仿佛随时要发起冲锋的样子,只是此刻的这些人却一动也不能动,像一座座冰雕,单薄的衣物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棱。
当时的美军震惊地说不出话,这些人难以想象,是如何的精神和意志,能让一支军队强大到面对酷寒,宁愿冻死也不生火,也不撤退。
在冰天雪地中,这样一动不动坚守至少一天一夜的。但一位志愿军战士写的绝笔信叮嘱了这些人答案: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即使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面对这样的精神斗志,面对这样对亲人和祖国的深情,没其他人能不被感动,没其他人能不被震撼。
在场的全部美军,所有立正、脱帽之后敬礼。这一幕将是这些人永生难忘的一幕。
那一刻的庄严肃穆,敬的是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敬的是志愿军为了祖国和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而这样的连队在长津湖战役中涌现出三支。
20军59师177团6连,另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
在装备和后勤补给等方面全面落后的志愿军,仰仗的是热血、义勇以及悍不畏死的精神。
这些人的英勇必将凝刻在我国的历史上,而这些人的精神也必将永垂不朽。
《长津湖》钢七连有原型吗
《长津湖》虽然以长津湖为背景,但重点还是放在被誉为“钢七连”的志愿军第七穿插连身上。电影里的几个主要人物,有七连连长伍千里、七连指导员梅生、七连新兵伍万里、七连火力排排长余从戎、七连炮排排长雷公、七连神枪手平河等人,都来自钢七连。
第一种说法,是钢七连没有历史原型,属于编剧虚构的一种剧情设定。
《长津湖》的编剧有两个,即兰晓龙、黄建新。兰晓龙是一名职业电视剧编剧,所编剧的知名电视剧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
在这些电视剧里,都有钢七连的影子。《生死线》里欧阳山川与四道风在江南沽宁创立的“四道风”组织,是钢七连的前身。《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川军团长孟烦了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小兵牛腾云俘虏,成了钢七连的第600个兵。在《士兵突击》里,王宝强饰演的列兵许三多则是钢七连的第4956名士兵。
第二种说法,是钢七连有历史原型。这种说法有三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是,钢七连的历史原型是,曾经在长津湖战役的新兴里战斗里,参与歼灭美军第七步兵师“北极熊团”的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某连队。这种推测,不但符合《长津湖》里的故事设定,也符合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某连队的实际经历。
第二种推测是,钢七连的历史原型是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80师240团3营7连。在长津湖战役进入尾声时,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从下碣隅里向咸兴地区撤退,途中会经过一座水门桥。
为了切断美军的退路,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一个侦察突击队冒着漫天风雪,对水门桥进行了两次轰炸,但都被美军工兵营迅速修好了。这时候,第27军80师240团3营7连参加了第三次轰炸行动,用自身携带的炸药将桥梁的基座都炸得干干净净,并把所有钢材扔到了万丈深渊。
第三种推测是,钢七连的历史原型是第39集团军机步116师347团7连。第39集团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2纵5师14团(后来的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6师347团)参加了解放义县的吴家小庙战斗中,7连的连长申明和不顾身上多处负伤,带领全连仅剩下的17人顽强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先后打退敌人7次反扑,胜利完成任务。战后,7连被授予“钢铁连队”荣誉称号。钢七连由此成名。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