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有位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位小大人。我去这位阿姨家做客,他的孩子正值暑假,墙上贴着的是有条不紊的计划表。几点到几点弹钢琴,几点到几点学英语,几点到几点做奥数,几点到几点可以有半个小时时间看动画片。那位阿姨面带得意地像我们吹嘘孩子的自觉性。我看了看坐在一旁的这位孩子,问他:
你妈妈这么安排你的生活,你开心么?
不开心。
你想玩其他的东西么?
他摇了摇头:
不想玩,我妈妈说了,她这么安排是为了我着想。我现在不努力,以后就不能当科学家。
我看着这个孩子,忽然心里有了一阵寒意。
而这也正是小王子所强烈抵制的。在电影里,小王子成长之后变成了不断犯错的员工。他在商人的安排下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种种规则,并忘掉之前的事情。这种原本在书里就存在的矛盾,在电影中更加尖锐。我看着每一个电影里出现的大人,在生活中都找得到原型。
之前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做“哈利波特是真的还是假的?”问题是一个孩子的妈妈问的,她问道:孩子问我哈利波特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该怎么回答?
我就为这位孩子(当然也有一点私心,就是uu)写了一篇童话故事。
哈利波特是真的还是假的? - 黃不會的回答
在这个故事最后我写了一段话:
尽管已经老大不小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就是所谓赤子之心是人一生中最纯粹的品质。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虽然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琐碎且无趣的,但是我希望,作为一个孩子,起码在童年的时候,能够保证这样的品质。而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应该保留下你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人们总在抱怨社会缺乏创新性,但在抱怨的同时又在不断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应试教育和越来越多的竞争已经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可是有些父母光这样还不满足,认为他们的孩子应当优秀和出众,应当出人头地方,而绝少有人询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快乐。
恕我直言,这些父母这样要求孩子,说到底,还是将自己的期望压到孩子头上。而作为一个父母,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有些自私。
其实也怪不得父母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功利化了。我们每个人都急迫地渴望成功与扬名立万,对发生的每一样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考量利弊。也正是因为这样,小王子这部童话,在现在看,更觉得有意义。书里面那些面目可憎的大人,形象也越加立体。我不知道身旁那些带着孩子来的父母怎么看,但是我看得面红耳赤。
因此,我在这个答案里面奉劝各位要做父母和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一定要去认真读一读这个童话。要知道,书里那些大人,就是我们自己。
三
说完了这部电影对于孩子的影响,我下面来说说这部电影对于爱,或者换个词汇叫“驯养”的诠释。
驯养这个词法语翻译过来是:apprivoiser。意思是使...被驯服。但是在小王子的故事和电影里又是另一个意思了。
我驯养了你,我对你好,你在我眼里才是独一无二的。而也正是因为我对你花费的精力也更让你独一无二。
这个行为在小孩子身上更容易看到。我小时候玩玩具,有个奥特曼的玩偶。我到哪儿去都带着它。吃饭和它一起吃,睡觉和它一起睡。有一天,我妈把那个玩具不小心把那个玩具弄坏了。我记得当时哭得很惨烈。吓得我妈立刻买了个新的给我。我依然是不肯:不一样,这个和那个不一样。
我想,这个就是小王子里所说的驯养了。我爱那个奥特曼,我在它身上花费很多很多心思。它是我的朋友,听了我那么多秘密,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守护过我那么多次。确实,奥特曼玩偶有很多,它们更新,更好,更细致。甚至一按按钮都能放光。可是在我眼里,我的那个奥特曼还是独一无二的。而正是因为我在它身上花费的心思,让它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奥特曼了。我,驯养了它。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却一直引发着人的共鸣,
很令人开心的是,这个道理在电影里得到了升华。小王子在最后面对已经凋谢枯萎,化成了齑粉的玫瑰的时候,脸上是坦然的: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驯养了你。所以我是不会忘记你的。你一直在我的心里,永远绽放下去。
电影里的老飞行员也是这样。他和小女孩之间已经互相驯养。他或许终将消失,但是小女孩是不会忘记他的。因为他们在彼此身上花费的心思和精力,已经可以让他们无惧时间的冲刷,在彼此的心里永垂不朽了。
仔细想想,这种驯养不妨换一个词,那就是爱。
我想人类之所以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生物的原因。时间或许会带走一切,人类的历史或许终将是宇宙的一瞬,但是有些东西我想应当是亘古不变的。
这也正是小王子这么多年来还被这么多人津津乐道的原因。
四
在电影散场的时候,有个孩子问他的妈妈:最后那个小王子是不是真的呀?还是小女孩脑子里想的?
对此我也想好了答案。
这当然是你脑子里发生的事情,但是它为什么就不是真的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