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鹰:“你为什么把你的孩子领到那么高的空中去训练?”
鹰答道:“假如我只教他们在低空飞行,等他们长大了,有勇气去飞近太阳吗?”
——莱辛寓言(印芝虹译自《莱辛三卷集》)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反映一定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它通过关于鹰训子的一问一答,揭示了相应施教与成正果的辩证关系。
提到鹰,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那冲击苍穹、盘旋天宇的雄姿。可以想象,母鸡教子、一步三顾盼,寻寻觅觅,永远也不可能冲向云天;而鹰生有五尺健翎,只有振翅搏击才合性情。作者十分敏感地把握住这个特性,竭尽夸张之笔墨,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设问,问得巧,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开幕就亮出鹰的超凡气势;答,答得妙,首先假设一个有悖情理的前提条件,紧接一个掷地铿锵的反诘句,将不言而喻的结论留在余味之中。鹰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这篇寓言就是以鹰的鲜明形象特征为立意的支点,诱导读者去思辩的。作者利用读者对寓体形象本身内涵的认识积淀, 含蓄地揭示了训导良才应就性情施教的道理。在这极简的文字里,不仅提供了一个实践行动,更重要的是刻划了行动主体的生动形象。同时强调了训练的时机和渲染了行动的环境。老鹰为了使后代能搏击长空成为真正的鹰,不失时机地抓住雏鹰扑展稚翅学习飞翔的关键阶段,毫无溺爱之情,把他们领向一个高的起点。寓言没有多余的事件铺陈,却阐明了实践主体与外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机制。
一篇寓言成就的高低,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其寓意深刻程度。莱辛这篇《鹰》巧妙地将诸多因素蕴含在简短对白之中,耐人品味,颇有余音绕梁之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