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①。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 “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②,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④,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⑤,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①浮图: 梵语的音译,这里指和尚。苏子美: 即北宋文学家苏舜卿的字,他曾修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②吴越: 五代十国之五。广陵王: 钱元瓘,吴越王钱镠的儿子。吴中: 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孙承佑: 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③淮南纳土:指吴越国降宋,献出淮南一带的土地。④姑苏台: 在今江苏西南的姑苏山上,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五湖: 泛指太湖带所有湖泊。太伯、虞仲: 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次子,传说是吴国的开创者。阖闾、夫差: 春秋时相继就任的两代吴王,夫差为阖闾之子。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人,曾辅佐吴王夫差伐越。种: 即文种,春秋时越国大夫。蠡: 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⑤澌(si) 然: 冰快融化的样子。
【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 《沧浪亭记》,说: “过去苏子美的 《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 “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内城的西南面修建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那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海之地成了宋朝土地时,这个园子也未被荒废。这时苏子美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一些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庵以来已达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事,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所见之处,太伯、虞仲曾经在那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那里争战,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那里经营他们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已消失了,庵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姻戚乘机而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殿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看重。由此可见,士人想要留名千载,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是有其原因的。”
文瑛喜欢读书作诗,跟我们这些人交往,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鉴赏】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为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所建,后来人们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明代文瑛和尚又重新修建了沧浪亭。本文即仿照当年苏舜卿《沧浪亭记》而为文瑛和尚作的亭记。本文采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历述了沧浪亭的修造与兴废变迁,以及唐代末年钱镠割据杭州,自称吴越王,延续四代的吴越国的兴衰成败,相形之下,表明朝代有兴衰,人事有变迁,古人古事已灰飞烟灭,而沧浪亭屡经朝代改易却保留至今,四面环水,风景依然,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尽收眼底,行文极其巧妙地托出亭记的主旨,寓深长的历史兴亡感慨于其间。观江山胜迹、览亭记文字,可引人生出不尽之遐思。
字数:1518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546-547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