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记文学丛选》语体卷的序记里,我曾经说过: “本书的编选,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选本, 在坊间已有三四种,重复选录没有必要, 不加特别的采用也非所愿。所以,在着手之前,我打定了主意, 第一, 不重选, 第二, 不滥选,要是没有好的材料,这部书宁可不出。可是,经过相当的期间,这部书居然给编成了,且有不少的新作品, 在编者真是感到不尽的快慰。”这几句话是一样的可以移用到这本随笔丛选上, 因为我编辑的进行上,也是依照着同一的标准的。
最近, 看到鲁迅先生的一篇短论,题名《小品文的危机》, 他把那些没有社会意义的, 非战斗的, 一些消闲的“文章”,称之为“小摆设”,这说法,真是再确切不过。我们若果一天到晚,专门在“小摆设”式的“文章”上努力, 那实在是一种没落的倾向。我们已有的随笔选集, 多的是这种“小摆设”, 多的是为一般人所誉的“漂亮的文章”。长此这样下去,我想, “文章”固然要成为“摆设”, 就是“摆设”的制作者,也都将变成“新鲜的活死人”, “消闲的陈列品”了。这类作品的流行, 其影响, 只是把青年读者从现实的社会生活拉开,使他们一天一天的与社会的脉搏离远,使他们慢慢的成为废人而已。
这种倾向是应该纠正的,所以,这部随笔编选的基准,是强调在富有社会性的, 实用的文字上面。我以为,真正优秀的随笔, 它的内容必然是接触着,深深的接触着社会生活。当它被送到青年读者之前时, 他们能从这里面看到社会生活的真实, 能够帮助他们思索, 能够认识他们的责任,能够鼓动他们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努力的热情。这样的文字, 才是真的有血有肉有力量有精神的作品, 才是青年读者所需要的能以供给他们学习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 才有力量把青年读者只注意“青青的天空”的眼拉回人间来。
不过,必须说明, 为种种客观的条件所限, 在这一本书里,我不能完全依照预定的计划,进一步的去选用更尖锐的更有力量的作品。可是,和他种本子比较起来,这总不能说不是“稍胜一筹”的,这里收的富有社会性的作品究竟不少。我可以告知青年读者, 在阅读写作的进行上,如果你能注意如次的几点, 第一, 无论在随笔的写作上抑是阅读上要在富有社会性的作品上给予最大的注意。第二, 在阅读上, 得批判的去了解, 因为这些作者的观点不是一致的, 不完全正确的,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是复杂多姿。第三,在本书之外应尽量的搜求时间更近的更有力量的随笔供给自己修养,那些作品会更有力的帮助你。那么,这部书对你将有不少的帮忙,至少,是不会像一般选本那样的妨碍你。
本书所收随笔, 一共是19种, 又附录2种。为着说明便利起见,我把它分为6组, 也可以说是6卷。
第1卷收随笔3种:
刘复的《南归杂话》, 可以说是语体随笔的最古老的作品, 是发表在杂志《新青年》4卷上的, 因为对青年读者不必要,我删去了一篇。作者所写的随笔虽有不少,但这一篇是一种历史的纪念物,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思想倾向,我选用了它,文字也健康得很。
《皖江见闻记》,是高一涵的作品,作者在当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干部之一。从这一篇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政治上的窳败, 文化上的反动力量,新的思潮的发展。它是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历史的古物。作者还有一篇很好的随笔, 叫做《新西游记》,大约是发表在当时的杂志《新中国》上的,可惜找不到了。
顾颉刚的《进香琐记》,是从将近10年了的《京报副刊》上剪下来的,略略的经过了编者的删节。这是一篇很好的关于风俗考察的随笔。为着这一种风俗的考察,作者及其他许多人,组织了一个团体去进行,在《京副》上很发表了几回特刊。当时的情形,在这一篇随笔里, 多少还可以看将出来。
第2卷收随笔4种:
徐志摩本想选用他两种, 一种是这里的《天目山中笔记》, 一种是《南归杂话》,都是在将近10年了的《晨报副刊》上发表的, 为篇幅所限, 只采用了这一种。徐志摩写的随笔颇是不少,叙述山中的冥想生活的,这一篇较短, 在这里面可以看到他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后来, 好像并没有收集。
徐祖正的《山中杂记》, 一样是将近10年了的作品, 是陆续发表在《语丝》上的,这里,我只选用几则。所谓田园诗人生活的形态,在这里是透露了很多的消息。不过,这种梦,在现代人, 究竟是不应做的;优美的山中的田园诗人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梦境。本篇,也未收集。
《元庆纪念室笔记》 (许钦文) 《羊城风景片题记》 (锺敬文)两篇,都是记画的文章。在古文里,这一类的随笔颇有不少,在语体文中,这样的作品,是还不多见的。前者发表在1928年的《供献》上,后者发表在较近的《南华》上。
第3卷收随笔4种:
郁达夫的《移家琐记》发表在今年的《自由谈》上,是一种生活的记录。作者的随笔是特多的,这一篇比较写作得近。现代的社会经济的恐慌,农村的破产,所谓田园诗人生活的摩登化, 以至于现代诗人的悲哀,在这里,是都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在《忏馀集》后又印了一本集子, 不知此文亦收入其中否?
施蛰存的《无相庵随笔》,里面很有许多好作品,我特殊爱《画师洪野》这一篇。因为《模范语体文选》里已经选用,我这里只好割爱。在这里选用的,我最喜欢《买书》一篇,这大概是由于和我自由的生活接近的原故吧。他的随笔, 在去年的《现代》上以及《自由谈》上发表了一些。
凌叔华的《解闷随记》,这一位作者发表的小说颇不少,随笔散文尽不多见。我所看到的,只有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将近10年的这篇东西。在这一种意义上,本文可说是相当珍贵的。在这里面,她对文理以及其他方面,是写出了一些意见。这样的随笔是很实际的。
陶行知的《不除庭草斋夫谈荟》,1931年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时候,是颇哄动一时的。文字矫健有力, 别具一种姿态, 虽然思想还不能说是完全正确。后来,是印成了单行本,可是流传的似乎并不多。这里,从全书里挑选出若干则, 其他还有些也想选,格于客观上的困难,办不到。最好是读者能去《申报》馆买一本,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但不知此书现在有无也?
第4卷收随笔5种:
在这5种中,林语堂的《有不为斋随笔》,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在文学的谈论之中,处处关涉着整个社会生活的现象,是幽默文字的典型文章。这些都是发表在《论语》和《自由谈》里的,是今年的作品。对许多问题不能正面的说话, 不得已而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人们的苦痛, 在这里是可以看到了。
《白屋联话》也说明了随笔一体例, 刘大白作, 发表在不定期刊《当代散文》上的。不知后来有否收入专集。夏丐尊的《文艺随笔》,系从1928年的《一般》上钞出, 虽少而很有意趣。沅君的《论文小纪》系从《语丝》上选出辑在一起的,一般读者都知道她是小说家,文学史作者, 曾经写过一些短论, 大概是被人忘记了吧。在这里,可以看出她对文艺的见解来。
顾颉刚写的“读书杂记”很多, 在《日记文学丛选》里已经收了一些,这里收的是更短小的。这些随笔都是写在10年之前,作《小说月报》补白的。在读书随笔写作的方法上,这是可以帮忙的。
第5卷收随笔3种:
这3种都是最近发表的。鲁迅的《新秋杂识》系从今年的《自由谈》里选出,都是很深刻的社会讽刺文章。作者这一类的近作,听说不久将由北新印行,书名为《自由书》。读作者以前的杂感集,正面的抨击居多,这里只能若隐若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我们的时代。
茅盾在两年来写的随笔很多,这里选的,都是关于社会方面的,都是最近发表在杂志及日刊上《自由谈》和《申报月刊》上的。这其间是有许多很宝贵的值得注意的意见。总名是我拟加的。
陈子展的《蘧庐絮语》在《自由谈》上发表的一共有40则,借旧事浇新愁,也是近来文坛上的一种新倾向。全文是用文言作的, 用语体的却各自标题发表, 为便利读者起见,此处选用了语体的两篇,而借用了 《蘧庐絮语》的总名。
第6卷附录2种:
一种是苏曼殊的《燕子龛随笔》。曼殊的诗,书信, 小说,是为一般人所注意的,实际上,他的随笔一样是非常优秀,在近代文言的随笔中,殊不可多得。一种是刘复的《灵霞馆笔记》,是发表在前期的《新青年》上的,介绍了许多的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可惜他不曾辑集。这两种随笔,都是有它的特点的,所以各选一些附印于此,以供读者们参阅。
关于本书的说明与介绍如上述。
1933年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 上海南强书局1933年版)
赏析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是阿英主编的一套收录了众多名篇佳作的随笔文集。在该书的序记里,阿英针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阿英是一个清醒的文艺工作者,他对社会、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有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
在当时的文坛,流行着一类文章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就是走红的“小品文”。这些文章,强调所谓的“个性化”,密切关注“自我”,或去抒写一己的喜怒悲欢,或热衷勾画文人阶层的闲情逸致,或去营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而对于当时离乱、震荡的社会现实却是不闻不问。这些作品也确乎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在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受到误导,从而囿于“自我”的小圈子,疏离了风云激荡的社会现实生活。
阿英作为一个激进的、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面对这种状况而忧心忡忡。他积极行动起来,振臂高呼,向人们提出了明亮的警示。作者在序文里一针见血地指出,鲁迅先生“把那些没有社会意义的,非战斗的、消闲的‘文章’,称之为‘小摆设’,这说法,真是再确切不过”,并告诫人们, “这类作品的流行,其影响,只是把青年读者从现实的社会生活拉开,使他们一天一天的与社会的脉搏离远,使他们慢慢地成为废人而已”。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会感到这种声音在当时是怎样地及时、又是如何的使人振聋发聩啊!
当然,光有呐喊是不够的。作者所编辑的《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就其内容而言,称得上是向小品文发动的一次正面的攻击,而其序文便是一篇激昂的战斗檄文。作者明确指出:“这部随笔编写的基准,是强调富有社会性的、实用的文字上面。……这样的文字,才是真的有血有肉有力量有精神的作品,才是青年读者所需要的能以供给他们学习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力量把青年读者只注意‘青青的天空’的眼拉回人间来。”这些语言铿锵有力,观点鲜明,像重锤敲击在人们的心上,使人猛醒。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抓住本书的精髓,最大限度地获取教益,作者还对在阅读时所需注意的问题作了提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还对每一种随笔的内容及一些相关情况做了交待,尽管在序文中用去了较多的篇幅,但对于阅读者,却起着相当大的指南作用,从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而且这也不失为序文写作中一种新颖别致的写作手法。
阿英编著的这本《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可以看作是当时文坛吹起的一股强劲的东风,对于召唤青年们走出苦闷、徬徨和虚无缥缈的梦境,对于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象牙之塔”去投身社会生活的壮阔洪流,对于击退文坛的某些没落倾向和张扬文学的社会功用,都是功不可没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