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故事简介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
中秋,古代叫“仲秋”,意思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中秋在我国的历史相当久远,最早见于《周礼》。《周礼》记载:“中春昼,鼓击士鼓吹 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
先秦时代,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祀制。《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皇帝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之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时至今日,我国各地还保留着古代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到了宋代,祭月仪式有了新的变化:宋人们在中秋节这天,先爬山登楼(也就是爬到最高处)望月,然后再举行拜月仪式。此时,拜月贡品中就有圆饼(月饼的雏形)了。
在宋代之前,拜月赏月,是帝王世家的权利,普通百姓只能望月兴叹。到了宋代之后,家家可拜月,人人可赏月。从宋代开始,到了中秋节这天,都是一家人团圆到一起,一起拜月赏月。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民间拜月赏月的习俗变得丰富起来,甚至比现代还多!
宋代之后的中秋夜,那是相当有意思:有在酒楼喝酒唱歌赏月的,有一家人大摆贡品宴席赏月的,有出来逛街赏灯的……特别是类似京师这样的地方,会穿着成人服饰,登楼烧香拜月,或者放“小点红”(小羊皮灯),猜谜等。
这些习俗,在各种各样的文献诗词里都有记载,随便一找就是一大推。
后来,在一代代传承中,月神逐渐变成了嫦娥,原先的月神是谁,大家都已经不知道了。而拜月,也传成了与“嫦娥奔月”有联系。时至今日,我国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拜月、祭月等风俗。
上古神话传说
上古神话人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