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论语《乐而忘忧·论语》原文及解读

2021-03-29 15:37:03

  [一·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六·十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七·十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十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七·三十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十二·四]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十三·八]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 ‘苟合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 ‘苟美矣。’”

  [十四·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十五·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十六·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鉴赏〕 乐而忘忧是孔子进德修业的自我概括,意谓得道者心乐而忘记了忧愁。孔子的“仁者不忧”的教诲规定了理想人格应有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儒家的苦乐观和幸福观。

  人的快乐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物质的(感官的)与精神的。居里夫人生活贫困,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但依然辛勤工作,终于发现了镭元素。你说她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清廉官员,自己生活俭朴,却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受到拥护和爱戴。你说他们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相反,那些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搜刮了不少金银财宝,他们把酒桌当成办公桌,整天吃吃喝喝,还包养情妇,但得到的只是一时感官上的快乐,却受到老百姓的憎恨和鄙夷,一旦事发,受到法律严惩,被钉到耻辱柱上,从而遗恨终身。你说他们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幸福还是不幸福?

  实际上孔子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非常清楚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真正的、持久的、深沉的快乐和幸福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愉悦,而不是一时的感官满足或刺激。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指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学以致道,从中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

  道在儒家的话语中是指正确的政治、道德原则,也指宇宙最高、最普遍的真理,它们代表了儒家的理想。为了追求崇高理想,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虽然孔子从来不以贫困作为修行的必要条件,但是他清楚地看到追求财富和求道常常不能兼顾,当两者发生矛盾之时,他教人不要被个人的物质享受、一点可怜的感官快乐所拖累,而忘记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社会众生。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就是自觉地用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之乐来排遣生活困难所带来的种种忧虑、烦恼和痛苦。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曾经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老师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子路答不上来。孔子知道后告诉他,你为什么不对他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一生遭受了无数挫折,生命数次遇到危险,生活一直不富裕,有时甚至生活难以为继,但是他始终把崇高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这充分地显示了他的人格的伟大和情操的高洁。他曾经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清贫生活中的求道之乐,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陶渊明的不朽之作《归去来兮辞》所叙述的农家乐可以说就是脱胎于此。

  孔子还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的榜样,他就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一再嘉许颜回“贤”,指出其精神的难能可贵,充分表现了对后者的赞赏和喜爱之情。孔子这里表扬的不是以贫困的生活为满足的人生态度,而是颜回不因贫困而动摇自己的意志。孔子深知贫困生活的难熬,所以说“人不堪其忧”,有的人因此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志向,更有甚者,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颜回“不改其乐”,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后世儒者盛赞的“颜子之乐”鼓舞了无数士人在困境中不坠青云之志,砺志磨炼自身,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少人后来因此而成大器。

  在孔子看来,粗鄙的感官满足之外的快乐是很多的,他曾列举了其中三种,即以礼乐节制自身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以结交许多有贤德的朋友为乐,这是有益的,也是真正的快乐之源。相反,以骄傲为乐,以闲荡游佚为乐,以大吃大喝为乐,那便是有害于身心健康了。

  那么,孔子是否一概反对一切感官的或物质生活上的追求及享受呢?他是否宣扬禁欲主义和主张过一种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呢?并非如此。他曾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财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做富人家的守门人我也干。如果不可以得到,那还是干我喜欢做的事。

  孔子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常常遇到让自己忧虑、烦恼的事情,如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为他人所理解,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自己的事业遇到挫折或失败。孔子认为这些事情临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有什么责任,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果“内省不疚”,那就应坦然对待,不忧不惧。因为一味忧惧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自己的事业,损害自己的身体。根据这个道理,孔子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然,孔子也不主张一个人成天嘻嘻哈哈,无所用心,人们应当有所忧虑,但这不是患得患失,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这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上来说的。孔子忧虑的范围还要广,他忧虑国家政治无道,忧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是一个有着很深的忧患意识的人,但是这种忧与患得患失在本质上不同,它不会改变君子的乐观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有人奇怪,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史上,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仅靠几本儒家经典,为什么也能演出一些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活剧来。那正是因为有了由孔子的仁义学说、“修齐治平”的理论、“替天行道”的观念、“乐而忘忧”的人生哲学等构成的儒家价值系统。它既确定了以民为本的政治原则,又要求人们成为有崇高道德操守的君子和志士仁人。一旦某个君王倒行逆施,必有几个儒生搬出先哲遗训据理抗争,即使牺牲个人生命也义无反顾,力图使国家走上正轨,这是儒学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