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三国演义

公孙瓒和袁绍谁更厉害 他们为何翻脸

2019-01-17 16:10:45

  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袁绍希望韩馥乖乖地把冀州让给他。这样既能得到实际的好处,又能进一步提高名望。

  韩馥的东西,凭什么白白送给你袁绍?这不是白日做梦嘛。

  正应了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袁绍手下的谋士纪令人叹为观止地攻克了这个难关,让异想天开的美梦变成了伸手可及的现实。

  纪的策划是,袁绍先派人去诱惑对冀州欲望很强烈的公孙瓒,说好两家一起到韩馥手里抢冀州,事成之后一人一半;只要公孙瓒一起兵,韩馥一定十分害怕;此时再派人去游说韩馥,他必然会乖乖就范。

  这样一来,袁绍得到冀州就不是当强盗抢别人东西,而是众望所归接受让贤。事情做得十分漂亮,形象自然更加光辉。

  不出所料,接到袁绍盟主一起抢冀州的建议后,一向蒙头实干的公孙瓒二话不说立即动手了。这年头有枪就是草头王,不抢白不抢,抢了不白抢。

  公孙瓒正大光明地带着军队进入冀州,公开宣称是前去讨伐罪大恶极的董卓、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皇帝,实际上却是假公济私,强行占有韩馥的冀州。

  很快,公孙瓒就发现自己被结结实实地当猴耍了。

  当公孙瓒和他的将士们还在冀中平原上风餐露宿的时候,袁绍已经从韩馥的手里半推半就勉为其难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冀州。

  公孙瓒兴高采烈地过来,垂头丧气地回去,实在太郁闷了。

  这件事不但侮辱了公孙瓒的人格,而且侮辱了他的智商。但他只能咽下这口恶气,因为袁绍不是韩馥,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作为一个以成大事者自许的人,公孙瓒还是能够忍受的。

  偏偏最后的导火线被引爆了。

  公孙瓒的愤怒

  袁绍、袁术兄弟反目成仇,波及范围之大,受害人数之多,影响了整个东汉时局。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被卷了进去,其中就包括公孙瓒。

  这件事又与老仇人刘虞脱不了干系。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这时皇帝刘协已经被董卓绑架到了长安)中央政府当干部,回幽州的时候路过袁术的地盘,遭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被人热情招待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刘和很快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袁术太热情了,热情地想让远方的客人永远留下来。

  袁术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刘和给他爹写封信,中心意思是让刘虞派兵过来联合进攻长安,好去解救已经成为人质的皇帝(直接说去扩张地盘有点不好意思)。要是不答应的话,呵呵,刘公子你就在我这里永远地住下去吧。

  刘虞收到儿子的信后,立即跟主抓军事的同事公孙瓒商议,主张派出几千骑兵前去帮助袁术。

  公孙瓒很清楚袁术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骑兵的光辉前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作为一个靠军功起家的将军,公孙瓒非常心疼这几千骑兵,就指出袁术这人一向不靠谱,想阻止刘虞做傻事,不要白白赔了兵马。

  刘虞何尝不清楚袁术为人非常不靠谱,但他不能不照办—儿子在袁术那里名义上是贵宾,实际上就是人质。袁术那意思很明确:要兵还是要儿子,你自己选。

  刘虞心一狠,选择了儿子。

  这下公孙瓒要抓狂了,不仅几千人马没有留住,还要得罪袁术。本来得罪的人就够多了,再多一个袁术,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公孙瓒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自己派兵抢先一步去帮助袁术,说不定还能培养一些感情;顺便劝说袁术干脆收编了刘虞派去的兵马,以解心头之恨(这就有些不厚道了)。

  正是在此时,公孙瓒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坚定地站到袁术那边去,共同对抗袁绍阵营。

  于是,公孙瓒主动派去一千多骑兵帮助袁术。因为既要与袁术培养感情建立合作关系,又要找机会阴刘虞一把,责任非常重大,所以他派遣堂弟公孙越带兵前往。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公孙瓒阻止刘虞派兵时预料得一点都没错,公孙越等人果然就成了肉包子,到袁术那里就有去无回了—公孙越本人被袁术派去随孙坚攻打袁绍的部将周昂,结果中流矢光荣牺牲。

  公孙瓒得知弟弟战死非常悲痛。虽然他堂弟的死牵扯到的人很多,刘虞、袁术、孙坚(这位猛人很快就在刘表的襄阳城下挂了)都有责任,但无比悲痛中的公孙瓒,还是坚定不移地把这笔账算到了袁绍头上。在他看来,如果不是袁绍多事派遣周昂夺了孙坚的城池,就没有袁术派孙坚攻打周昂这件事;不攻打周昂,他弟弟就不会死(余弟死,祸起于绍)。

  旧恨又加新仇,公孙瓒彻底愤怒了。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初,公孙瓒调集步骑军队总共三万多人,在清水河畔集结,准备大举进攻袁绍。著名的界桥(在今河北威县东清水河上)之战就此开始,公孙瓒与袁绍长达八年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相关人物

图文推荐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