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读后感(一)
看完这本书,真的感觉极少有像这样的经济学着作,可以用通俗的,不带任何恼人的公式的语言来论述经济学的观点的。以至于看完后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弗里德曼应该也是那种能和普通民众交流的经济学家之一。(就像有人这样评说萨缪尔森一样)
因为以上的原因,阅读本书也是十分轻松流畅的,就除了几段征引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不止是因为其通俗的语言,也是因为其清晰的、一以贯之的观点——应该追求人类自由和经济自由。
为证明以上观点,作者分几个版块进行了实证分析——社会福利、社会平等、学校与教育、消费者的保护、工人的保护、通货膨胀。其中后四者在论述过程中所提出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学校与教育及通货膨胀这两个版块。
在第六章“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中,作者几乎颠覆我对政府补贴教育、政府办学、公共学校的原来一贯的美好看法——我一直坚信政府干预教育事业是让更广大的民众接受更广泛的教育,让社会更加趋近于机会平等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克服市场不能提供充足的“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的问题,通过矫正性的补贴,使得“教育”这种具有很大外部性的商品达到社会合意的供给水平。
这是我们一般情况下最容易见到的支持政府干预教育事业的理论分析。
然而,作者在论述现今高等教育是否真正给人们带去“教育机会平等”及产生“社会收益”时是持这样的观点的:一直以来,我们都企图引导人们搞清楚所谓的“社会收益”到底指的是什么。然而得到的答案几乎总是蹩脚的经济学理论。人们都说如果更多的国民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那么整个国家便会因此而受益;为获得这种技能的提升而进行投资,对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那么其他人的生产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这些说法当然都不错,但哪一条都不足以成为对高等教育给予补贴的正当理由。因为这些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实物资本(即机器、厂房等),但是没有人会据此推论说,应该用税收对通用汽车或者通用电气公司的资本投资给予补贴。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方面,作者以其掌握的数据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生于上等收入的家庭的学生数,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两三倍,而且这些人往往都去读那些消耗资本较多的,学制较长的大学,而不读两年制的初级大学。结果便是,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从政府的补贴中受益最多。作者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有力地质疑了政府补贴教育(至少是高等教育)的合理性所在。让人不禁对其他的同样是政府过多插手的公共事业也产生了怀疑——如铁轮运输、航空等等。这些所谓的公共事业是否真的本身就该按现在所见的那样发展呢?这样的发展模式真的带来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吗?实际情况真的有政府对外宣传的那么美好吗?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另一个版块是第九章——通货膨胀的对策。整章的论述其实都是为了得出章末(P277)的中几个结论:(1)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的供应量的快速增加引起的,而不是产出的增长而引起的。(2)在当今社会,由政府决定,或者说政府有权力决定货币的数量。(3)治理通货膨胀只有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4)通货膨胀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治理都很耗时——至少是几年,不会是几个月。(5)经济的低增长和高失业率不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而是成功治理通货膨胀时才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治理通货膨胀中发生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的结论中,第一条对于通货膨胀的本质性认识最为抢眼。正是基于对通货膨胀这种本质性的认识才有了以下的明确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即将重点置于货币发行上,做到让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产品总供给相适应。而且从以上的结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将矛头直指政府。P260中作者认为,美国过去十五年中,货币数量的增长无外乎是以下三个原因:(1)政府支出的快速增长。(2)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3)联邦储备局的错误政策。这些让读者明白了通货膨胀的爆发主要是由政府引起的,政府天生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倾向。民众需要认识到政府的一些所谓的增大社会福利的政策其实都是有积累通货膨胀隐患的可能的,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可能会有好看的效绩,但时间一长就会爆发出其本质来——就像通货膨胀在隐藏阶段和爆发阶段给人完全不同的表象一样。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谈到对一般工人的保护和对消费者的保护时始终怀有悲天悯人的气度,他自始至终都特别强调对“普通人”的保护。
当然,这本书中出现的一些偏激的观点,实际是译者经过筛选留下的,其实不是原文中最偏激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作者为了加强论证力度的写作策略之一,当然也提供了读者以思考和证伪的空间。
自由选择读后感(二)
弗里德曼属于新自由主义,虽然上世纪80年代后渐成世界主流(《自由选择》也写于这个时期),但在此之前几十年,弗氏理论在经济学长期处于被批评、遭冷落的境地,当时正是凯恩斯主义风行全球之际。弗里德曼曾经在罗斯福政府中任职,是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然而在经济实践中,他看到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之处。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是在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做敌人,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做敌人,会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社会声望和经济利益都会受损,你还会坚持并大声说出你的主张吗?多数人会选择沉默!
我并不完全赞同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观点,但我钦佩其对自己信念的执着与坚持。年少时,我们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多,一古脑接受学校教育的情形不可避免,然而,成年后我们就要有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在广泛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信念系统,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并反过来影响社会。
不屈从于主流社会的观点,敢于亮明自己的思想,这是学者的起码品质。成熟社会需要多种声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促进。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只有不断前行、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而不是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这就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我发现当代大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很少看世界名着,没有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就,“井底之蛙”与“夜郎自大”的感觉很重,这导致不少同学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一个问题出来后,往往是左也对、右也对,象一根墙头草左右晃动,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弗里德曼是榜样,坚定地扞卫自己的经济理论。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的思想观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逐步坚定下来,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从而在芸芸众生中找到自我。
大学里思想比知识更重要,这也是大学存在之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