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 《肘后方》,是中医学方书。东晋葛洪著。撰年不详,《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本书系作者将其原著《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撷要而成。后经梁陶弘景增订改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今本系金杨用道摘录《证类本草》中的单方补入,取名《附广肘后方》。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三十年(1551)北城吕氏襄阳刻本,明万历二年(1574)李栻刻、刘自化校刊本,日延享三年(1746)刊本,清《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十年(1830)阳湖徐氏重刻本等。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万历本影印出版。1983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尚志钧辑校的《补辑肘后方》。
葛洪(281—34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士。世家出身。祖葛系仕吴为大鸿胪,父葛悌仕晋为邵陵太守,从祖葛玄为吴时道士。葛洪13岁丧父,家道中落,因勤苦读书,带经而农,携史而樵,学问成熟很早。史书称其 “博闻深洽,江左绝伦”。早年曾从葛玄习炼丹术,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以图儒道合一。晚年隐居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葛氏除采集民间单方、验方著成本书外,另著《抱朴子》,书中炼丹术对化学和制药化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本书8卷,73篇,约9万余字。其中1—72篇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涉及伤寒、各科杂病、寄生虫病等多种病症。第73篇为治疗牛马六畜诸病的内容。书中葛、陶二家的方剂多混杂在一起,已无从分辨,而金杨用道增补的方剂皆注明“附方”二字,以示区别。书中对每一病症,略记病因,详述病状和治法。
本书在学术上的特点,一是反映了东晋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成就。其中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在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上,均属首载。如对天花的描述,指出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详细地记述了发病过程、症状特点和预后。对恙虫病,最早记载了其传染媒介是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此虫著入,阴雨行草亦著入,……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令人百节强痛、寒热,赤上发疮”。而国外对恙虫病的认识,是19世纪才有日本学者提出研究报告。书中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的记载,是免疫学思想的萌芽。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证明狂犬脑中含有抗狂犬病物质,而葛氏在3世纪就有了这样的认识。其它如青蒿治疟、小竹片夹裹治疗骨折、腹壁破裂肠突出吻合术等均属最早记载。二是适应临床急救,方治简、便、廉、验。本书原名 《肘后救卒方》,肘后即随身携带,以备临时应用之意,救卒是救治那些突然发生的急症。书中论述多属急症,如中风; 昏厥、溺水、吊死、外伤等。其中记载的治法多为简易之法,药物 “卒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己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书中方剂, 多一二味、 三四味药组成。书中还记述了食道异物急救的手术方法,捏脊疗法、烧灼疗法、拔罐法等,并主张多用针灸疗法,指出应把针灸穴位与人身部位分寸同时介绍,以便普通人学习掌握。
《肘后方》对后世医学发展有一定影响,至今仍对中医史研究和临床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 “简要易明”,“大旨精切”,是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